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风格对合唱的影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建筑风格对合唱的影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艺术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吗?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艺术应该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
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政治是什么?
政治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以美学方式的技术、技巧、技能对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这些物质基础的展示、再现、描述、浓缩、升华,归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
厘清了这两个概念,答案已经非常明确,根本不存在艺术该不该受到政治影响的问题,艺术原本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或者说艺术是政治统领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所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戏曲、雕塑等等等等,都是为了表现社会活动并服务于社会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
换句话说,艺术是因为政治需要而产生的,没有政治需要,就没有艺术,所谓艺术的艺术、纯粹的艺术从来就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艺术史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那些鼓吹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纯艺术论调,完全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对另一种政治需要的***和否定,其本质就是政治。
政治與藝術均屬上層建築,兩者間都相互影響共同促進變革,推動人類朝著進步與文明方向邁進。歐洲文藝復興,蘇聯十月革命與文藝的發展, 中國的五四運動與文化的創新等等,都說明這一點。
秦統一六國後,首先從文字開始進行藝術改革,李斯等一代文人將六國各行其道的不同時期所應用的甲骨、大篆進行改革創造出統一文字小篆。盛唐時的貞觀之治,湧現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一批書法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中國的“五四運動”,一大批反帝反封建的旗手應運而生,最突出的代表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丁玲、蕭紅、楊沫等等。改革開放之後,藝術更是雨露春風,《喬廠長上任記》、《小鎮上的將軍》、《800米深處》、《爬滿青藤的木屋》、《被愛情遺忘了的角落》,特別是《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這一藝術形象感動世人,這些為祖國和人民而獻身的軍人,他們犧牲時身上依然壓著沉甸甸的欠賬單。從此軍人犧牲的撫血金由五百元提升到五千元。這是最典型的藝術推動著政治的改革。
艺术一般是依作品的形式流传与世的。可以说真正的艺术品是不应该也不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的。现实是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如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等,古往今来能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视***更迭朝代转换而流传于世伟大的艺术品莫不说明艺术作品是不会被政治所左右的。
艺术作品的灵魂是艺术家的审美、功力、思想境界等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为广大的人民所接受。
艺术作品如果参杂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可能会红极一时,但绝不会流芳百世。
艺术和政治是一对非常有趣巧妙的关系,我个人观点分享如下: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物理关系
关于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依治政主张构建的控制系统及反控制力量的关系。只要构成了具有各种权利主体利益斗争的社会形态,并需要借助军队等暴力形式来控制秩序,就有了政治。关于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以创作方式还原生活情态的审美表达,其形式有文学、戏曲、电影、绘画、雕塑、音乐等,具有渲泄情绪、容纳想象、美化事物、鼓舞人心、净化灵魂等功能。
只要出现了具有政治特征的社会,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形态中生活,任何艺术表达都会受这种政治形态的影响,但不等于艺术会从属于某一种政治主张,甚至还可能成为政治控制的反控制力量。
2. 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在不被某种权力控制的前提下,艺术可以为任何东西服务,包括政治。过去,我们曾提出过“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3. 有高有低的差异关系
单单从艺术作品来说,艺术是大于政治高于政治。在历史的长河里,政治没有流传千古的特质,譬如唐代安史之乱这么重大历史时间,只是一个***而已,而李白的诗篇,千古传诵。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4. 相辅相成离不开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风格对合唱的影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风格对合唱的影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