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与防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与防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防火图是什么?
古代的防火图有两种:
1,避火图:这是一种吉祥图案,通常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的装饰元素。避火图的构成包括各种阴阳调和的双修图像。
2,春宫图:这一说法源自历史记载,表明某些藏书家会在保存书籍的过程中***用这种方法。古人认为:如果书籍中夹杂春宫图,那么火神会因为感到害羞而不敢接近该书,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
古代消防员叫什么?
我国古代并无消防员之称,而称“火师”。而周称司煊、司耀,宋代称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称救火兵丁;清代初年称防范火班;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消防”词从日本舶来,才有消防队之称。
每个朝代称呼也不一样,最早叫“火师”,周朝时,则称之为“司煊”、“司耀”
唐代在各个坊里都有“武候铺”负责消防灭火。并且有了先进的灭火工具——皮袋、溅筒,《通典》记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
宋代的消防员叫“防隅军”“潜火军”,一旦发生火灾,防隅军便立即携带消防设备扑救灭火。同时军队也参与扑救,各部队密切配合,井井有条,因此“每遇火发扑救,须臾变灭”“不劳百姓”。灭火工具也进一步完善,宋仁宗时便有了水袋、水囊、唧筒、麻搭。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和太守时,还为潜火军配置了棚索、斧、锯、火笼、火背心等消防装备。
你所知道的关于古代建筑上用于防火用途的巧妙构思有哪些?
古代防火主要从两个方面实行
首先是指定一些防火制度,从源头上防火,如实行宵禁,不让人们晚上随便活动,还有就是打更巡视,当然衙役也承担一些消防智能。
其次,古人在建筑上也***取一些防火措施。
这些防火措施,首先在建筑材料上看,大量使用夯土墙,夯土本身耐烧隔热。而且在夯土墙上还粉刷一层白灰,或者其他灰,增强了防火功能。
在建筑设计上,古人很讲究隔离,风火墙就是这样一种设计。风火墙高出屋顶,可以使火灾限制在已着火的房屋,也不蔓延到其他地方。
古人在建房子的时候,都考虑的到了防火取水方便,一帮都设计有院子天井储水。北方还设置有水缸,南方更直接,就在院子前开挖一口水塘,即有风水的需要,也满足了防火的需求。
在大城市,古人还有专门的防火瞭望楼,派专人值守,一旦起火,第一时间通知大家灭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与防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与防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