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图片

gkctvgttk 3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谁能详细解释下攒尖,老虎窗,歇山,硬山,悬山,马头墙?
  2. 古建筑中多用什么形状排水?
  3. 简述中国近代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的情况?
  4. 中国建筑史有哪几个阶段?

谁能详细解释下攒尖,老虎窗,歇山,硬山,悬山,马头墙?

攒尖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图片-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老虎窗,又称老虎天窗,上海俗语,指一种开在屋顶上的天窗。

也就是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用作房屋顶部的***光和通风。

歇山是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图片-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建筑中多用什么形状排水

我国古代建筑中多用砖石砌筑排水沟渠和暗道。

中国古建筑出檐出檐深远,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规定。清式则例规定:小式房座,以檐檩中至飞檐椽外皮(如无飞檐至老檐椽头外皮)的水平距离为出檐尺寸,称为“上檐出”,简称“上出”,由于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称为“出水”。无斗拱或小式建筑上檐出尺寸定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则上檐出尺寸分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头占2份,飞椽出头占一份。

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为柱高的1/5或柱径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为台明出沿,对应屋顶的上出檐,又称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径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为上出檐的3/4。

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图片-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

简述中国近代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的情况?

中国近代建筑时间范围划定是从1840年***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大致可分四个发展阶段:

.(1)***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1840—1895)。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借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

(2)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1895—1919)。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3)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1919—1937)。这是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4)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1937—1949)。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停滞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面貌相当庞杂。

中国建筑史有哪几个阶段?

中国建筑史分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现代建筑史,中国当代建筑史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有: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古时期至1902)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代表建筑,具体的可参阅潘谷西先生的中国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史(1902-1949)代表作品有中山陵、外滩等中国现代建筑史(1949-1***8)代表作品有人民大会堂等中国当代建筑史(1949-至今)代表作品有香山饭店鸟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不转水转的古代建筑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中国 建筑史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