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成功人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成功人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谁建了北京城?
我们知道有句话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北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真正的北京城可以从公元1267年建设的元大都算起。当年元朝的总设计师刘秉忠依照《周礼·考工记》在什刹海边儿上另建了一座新城,四四方方的城厢,东西南北向笔直的马路和四方形的四合院从那时就开始建造了。元大都分为宫城、皇城和大城三重,规模大大超过金中都,其东西城的位置分别相当于今北京东西城的旧址,南城墙位于今天的长安街一带,北城墙则在今北京德胜门和安定门外,那里还残留着元代土城墙的遗迹(今已修为“元大都遗址公园”)。元代的皇宫以琼华岛为中心(即今天北海琼华岛的前身),修造了大明宫(今紫禁城北面)、隆福宫、兴圣宫(今北海西侧),形成三宫鼎立的格局。
朱元璋建立明朝建都南京后,由于元大都是前朝的皇宫,既没有人住(也不敢有人住),加上没人管理,慢慢就荒废了。朱棣夺取皇位后,鉴于威胁明王朝的主要危险仍然是来自塞外的蒙古族残余势力,就决定迁都北京,于是下令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和新皇宫,就在元大都的旧址上开始建造新皇宫。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上竣工,工程前后延续了十五年之久。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迁都后,又兴建了天地坛、先农坛。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朱祁镇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修建,增建了九门城楼、瓮城、箭楼等建筑。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1476年有人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民情汹惧,工程不久即停止。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 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在位时为了集中管理,把自己的儿子册封为藩王,到各地去驻守,没有宣照不得回京。朱棣受藩于北平(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进行削藩,被削藩所迫,以“靖难”为由起兵反叛,最终战胜建文帝,战胜南京,最后称帝。
称帝不久,一则为了抵御外敌,二则因为原来的部下和根基都在北京,所以就迁都北平,建造了现在的北京城。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 “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成功人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成功人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