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木质建筑的专业词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木质建筑的专业词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表示木的雅称?
为“檀”。
因为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常使用“檀木”一词来代指木头和木制品,如《梁甫吟》中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梁甫女儿腰间締,万枝红杏向天死。
中峯章阁凤衔笥,半壁搔头杏似溜。
檀耳何人第一闻,碧纱窗下水沉濛。
笑教罗袖难禁取,慕句条领暖徧红。
”其中“檀耳”指挂在耳边的木制饰品,“檀”一词便显得雅致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檀”不仅仅是古代雅称,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沉香檀香”的说法,表示芳香味道。
树枝的雅称有:琼支、绿丝绦、金枝等。
树在古代的雅称:雪松【别名】香柏、宝塔松、番柏、喜马拉雅山雪松;侧柏【别名】柏树、扁柏、香柏;竹柏【别名】罗汉柴、椤树、杉山、大果竹柏、杜木、猪肝树、宝芳;香樟【别名】樟树、樟木、乌樟、油樟、香通、芳樟。
古代木材的雅称有: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对楠木喜爱程度有多高。在中国建筑中,金丝楠木一直被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在宫殿苑囿、坛庙陵墓中广泛应用。根据《博物要览》楠木有三种:
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
二是金丝楠(桢楠和紫楠的别名),木纹里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
是“森”。
因为在古代,“木”常常用“森”来表示,这个字形象地描述了树木的生长状态,具有一定的文学意境。
此外,“森”也可作为名词表示茂密的树林、森林等。
值得一提的是,“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多被“木”所代替。
但在一些诗词文学作品中仍有所运用,如唐代杜甫的《登高》诗中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便有“森”字的出现,使文章更具生动感和文化内涵。
古代的飞檐有什么用?
飞檐,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而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飞檐,指在房檐上行走如飞,也有说法为飞越屋檐。飞檐常与走壁连用,在武侠***中用以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飞檐走避是两种不同的功夫,人们常常把这两种功夫结合在一起,看做是一种功夫。飞檐,就是站在屋檐下,两脚用力,身体飞快地跃起,两手按住房檐迅速上房。走避,是站在离墙壁4~5米远的地方,飞快地跑到墙根,用脚踏住墙壁,借此冲力迅速跑上墙顶。
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 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木质建筑的专业词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木质建筑的专业词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