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鼓楼建筑创作说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鼓楼建筑创作说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宁波鼓楼来历?
宁波鼓楼原名谯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也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
最初的鼓楼,其设计主要服务于城防。在古代,鼓楼是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警报、召集民众的重要场所。每当有敌情出现,击鼓示警,全城民众闻声而动,共同抵御外敌。
随着时间的推移,鼓楼逐渐演变成了一座文化交流的场所。文人墨客汇聚于此,吟诗作赋,交流思想。许多重大的文化活动也在此举行,如戏剧表演、书画展览等。鼓楼成为了宁波文化繁荣的象征,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1916年,宁波警察厅在鼓楼顶上建造了正方形的火警瞭望台,并悬一口大警钟于其上。1930年底,宁波城区的救火联合会又在方形瞭望台的基础上增建了钟楼,设置标准时钟一座,既能报时,也可报警。至此鼓楼才真正地变成了如今古今相映,中西合璧的形象。
鼓楼特点以及作用?
汉族有鼓楼,侗族也有鼓楼。鼓楼和吊脚楼,同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侗寨鼓楼实在多,仅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就有100多座,其中独洞乡38个寨子,就有50座鼓楼。黔、湘、桂三省区列为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鼓楼就有6座。
鼓楼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厅堂式、楼阁式、密檐式、门阙式都有。它的平面都是偶数,常见的有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立面则为奇数重檐,少则3层,多则15层,最高可达20多米。楼的正中以四根粗大的老杉木(底直径近1米)为主承柱,从地面直通屋顶。周围有12根檐柱,通过穿枋衔接组成外环柱。外环柱不同的排列,就构成形态各异的鼓楼。鼓楼的装饰十分讲究。在楼顶、翼角和封檐板下都有精美的彩雕彩画,有飞禽走兽,有花鸟虫鱼,有人物风情,各具情态,绚丽多彩。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雄伟壮观、结构复杂的鼓楼,在建造时竟不用半张图纸,不费一颗铁钉。4根主柱、12根环柱、上百根挂柱、长短各别的千多条穿枋,全以榫卯相接。4根主柱的卯眼就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枋条从不同的角度向它们斜穿直套,犹如蜘蛛网一般。凿制时各位工匠各干各的,拼接时却榫卯相合、不差毫厘,严丝合缝,坚固无比,任凭长年风吹雨打,仍巍然屹立。如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马田鼓楼,建于清代顺治年间,距今300多年,依然风雨不动安如山。
大型建筑不用图纸,秘密就在“丈杆”上。所谓“丈杆”,就是用以丈量的半边楠竹条。用竹笔在竹条上面写写画画,鼓楼的主要构件尺寸等数据尽列无遗,使用起来横比竖画,相当方便。至于尺寸匹配,工匠们心中都有祖传口诀,可以说图纸就在他们心中。
捣制楼是什么意思?
捣制楼:意思是用捣制方式制作混凝土而乘的楼房。几十年前,建筑行业浇灌混凝土构件时,没有机械化,就靠每人拿一根钢筋或木棍捣击混凝土,使混凝土构件达到密实。就叫捣制。
捣制楼是古代中国建筑中一种常见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泥土、草木、石头等材料搅拌混合后,用手或器具捣打成墙体,形成实心的建筑结构。
这种建筑方法的优点在于使用材料较便宜,施工简单方便,同时可以很好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但是由于其结构不够牢固,难以防火,并且存在易于开裂、变形等缺陷,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已经不常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鼓楼建筑创作说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鼓楼建筑创作说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