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古代建筑要求高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我国古代建筑要求高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传统民居为什么装有门槛,其高度有什么讲究?
门槛在古代的风水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大门入口都会设有门槛,它在风水学中的作用是阻挡外部不利因素进入家中,并防止才气外漏。
在古代的思想中,门槛是不许被踩踏的。寺庙的门槛显得更加神圣了,因为佛教宣扬,门槛象征着释迦牟尼的双肩,切忌践踏。不许踩踏门槛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甚至到了解放初期还有人信仰。
门槛高,代表财气不外泄,霉气不进屋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大门入口都会设有门槛,它在风水学中的作用是阻挡外部不利因素进入家中,并防止才气外漏。门槛的高度是很有讲究的,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随便修葺,否则就起不到阻隔屋内的气外泄的作用了。
如果门外是一片开阔的空地的话,门槛就要修筑五寸高,因为五正好对应五行,所以能够有效组织屋内的气外泄。
中国园林产生的基本条件?
园林的构成要素
1、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2、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4、建筑
古典园林都***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5、书画
古代都有能力修长城了,为什么不把重要城池的城墙修到50米甚至100米高呢?
咱们今天看来,古代修长城,实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长城的体量太庞大,把它修筑起来,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也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修起来以后,在战场上所起的防御作用十分有限。历史上,几乎就没有依靠长城抵挡住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记载。
如果换一种思维,古代把修长城所用的人力物力,花在一些重要军镇的城墙的修护上,把城墙修得高一点,坚固一点。就算把全国重要军镇都进行了全面维修,花费的人力物力,肯定也没有修长城的多。这样划算的事,古人为什么不选择呢?
(古代修长城)
要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先要回到现场,首先要搞清楚,长城是怎么来的。
长城最早是战国时期,位于北方的秦、赵、燕三个国家,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而修建的。当时这些国家之所以选择修长城,而不是直接派军队和匈奴人作战,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兵力分散,造成国内空虚,给其它国家进攻的机会。唯一着力与匈奴人打过仗的只有赵国,而赵国却因为用兵太多,把自己拖垮。
不过,秦、赵、燕三国虽然都在修长城,但是规模都很小。而且更多的是修烽火台,起到报信的作用。等匈奴打下来的时候,再集结大军前往抵御。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才大规模地修建补缀。不过那时候,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显然已经不再是起报信和防御的作用。而是有两个想法:一是把长城修成一座围墙,把自己庞大的国土围起来。这也是一种突然富起来的暴发户,常有的那种做法。二是秦始皇想以长城作为基地,向北面拓展,把北面的大片土地,也纳入秦朝的范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就算修到100米也是没用的,压根就没有不被攻破的城池,更别说城墙。
再说,也不可能修到50米100米,今天也没有这种工程能力,能够修建几千公里。
其实,长城的作用主要是两个:
第一,对付小股游牧民族的骚扰。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去南方劫掠***打草谷,就同在大漠上***一样,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只要游牧民族存在,这种劫掠就不可能消失。
然而,在漫长的北方边境想要依靠驻军杜绝小股游牧民族部队的偷袭劫掠,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打个比方,今天居民小区就算安排50个保安昼夜巡逻,也不能保证不会进贼,因为巡逻终究有漏洞的。
所以,长城最大的功效就是阻挡小股游牧骑兵的骚扰。
长城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同样也是一道分辨游牧民族和农根文明的分界线。
长城是中国同样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自从秦始皇以后统一中原之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有答友问:为什么不将长城修建成50米甚至100米的巨墙呢?这样岂不是更加安全。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首先,修建城墙得打地基啊,就像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一般,建筑物越高,地基也就越深、越夯实,但是古***不到啊,古代没有混凝土,仅有的铁全部造成了武器,根本没有多于的铁来做骨架,所有的建筑物全靠木头和泥土建造而成,这也就局限住了建筑物的高度,长城更是如此,一旦根基有任何不稳,或者自重超过了能够承受的极限,那这样的长城别说承受进攻了,连一场风雨都承受不住,就要坍塌。
其次,长城修成50米往上,那敌人完全可以直接凿地基,只要凿进去一定程度,那长城立马坍塌,如此一来,还得分派人去保护长城的地基,这就违背了建造长城的本心。而且游牧民族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快刀快马”,论攻城战,我们是他们的前辈,只需要用长城挡住他们,使得游牧民族无法使用骑兵即可,一旦不能使用骑兵,那游牧民族就是拔了牙的老虎,根本不足为惧。
最后一点,那就是建造长城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一项任务,虽然益处相当大,但产生的后果也是不可估量的,秦朝就是因为修建长城才使得***人怨,最终二世而亡,而且当时的技术也没有那么先进,大石头运上去本来就是十分的困难,长城越往上修建,难度越大,花费往往翻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还不如将这些资金用于下一处的修建,尽快将边境全部修建上长城,使得长城连接起来,护佑子民。
理论上讲,城池的城墙修的宽大高耸,的确可以起到更好的防御效果。
为什么呢?因为在明朝以前,城池的结构主要以夯土为主,从明朝开始,城池全部都改为砖砌结构,并且在朱元璋“高筑墙”理念推动下,明朝的造城运动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城墙的高度和宽度也不断攀升,超越历代。我们现今看到的长城,其实基本都是明长城。
而宁远城的加筑背景是在火炮已经大量运用于战争,并且宁远处于明清交战的前线的前提下,但是宁远城的城墙也没有加高到50米甚至100米。宁远城的城墙高8.5米,基宽6.8米,顶宽4.5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明朝直至灭亡,清军也没能攻破这座城池,努尔哈赤甚至还折在了这里。
1、建筑的承重和材料强度。按照现代的[_a***_]强度,砖混结构的高度也不能超过24米。而古代城池属于实心结构,修建高度50米甚至100米的墙体,必然导致结构自重超出承受范围,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宽度,但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得不偿失(8米就能挡住敌人进攻,为何要修100米),更严重的问题是无法抵挡自然侵蚀(下雨、地震等)。
2、成本。古代筑城的成本耗费极大,比如宋朝修建兴化军新城,城高一丈八尺(大概5米多高),用砖多达67万块,想象一下,全部改用砖砌的明朝,修一座城得花费多少?《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358年,在朱元璋在称帝之前,曾命邓愈修建江淮城墙,朱元璋曾问百姓:“邓愈筑城,百姓怨否?”得到的回答是:”颇怨“。所以,修建一座城高50米甚至100米的城墙,将是空前浩大的工程,恐怕没等城池修完,百姓就造反了。
3、意义。城墙修的高大,目的在于防御敌人。但是,古代城池防御是一个立体工程,并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上来就直接攻城。一般来说,城池的防御是要结合城外野战来进行的,没有人刚开战就龟缩城中靠城墙来防御敌人,这等于是自缚手脚,敌人不需要攻城,只需要围困就能把城内困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古代建筑要求高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古代建筑要求高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