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园林建筑设计元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园林建筑设计元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风格及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灵气,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和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4、成熟期:相当于两宋至清初时期。
5、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受古代哲学的影响,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具体可概括为: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强调感性和主观写意。
2、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这是判断人工造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有哪些?
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借景方法大体有三种:1,开辟赏景***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内容有以下几类: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2,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3,借天文气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中国和意大利古典园林造园要素的区别?
、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园林建筑设计元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园林建筑设计元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