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过程

gkctvgttk 5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古代哪个时期木构建筑已基本形成?
  2. 简述中国古建筑中木结构的三种形式?
  3. 榫卯是什么时期出现?
  4. 中国年代最久的木结构塔是?

中国古代哪个时期木构建筑已基本形成?

中国在新石器时期木构建筑已基本形成

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发现有相当规模的氏族聚落的建筑群,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遗址和近年发掘出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木结构建筑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建筑木构件,证实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已掌握了完善的榫卯连接技术,也说明木结构在此之前已经历了很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

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过程-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始社会建筑,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梆紮结构,建筑的稳定性,固定性差。

封建社会建筑,榫卯结构,建筑稳定性增加,但因木材强度关系,跨度不能大。为了解决跨度问题,于是产生了替木、叠木、斗柣、这样木结构体系在汉代就基本形成了。

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过程-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述中国古建筑中木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枱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由于榫卯是铰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层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木结构按连接方式和截面形状分为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裂环、齿板或钉连接的板材结构和胶合木结构。

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地制造的结构。加工简便,发展最早,应用也最广。在中国应用最多的也是这种结构形式

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过程-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榫卯是什么时期出现?

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原始居民的木房子可以证实,从出土的大量木构件中不难发现,当时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在之后的发展历史中,榫卯结构也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榫卯被称作红木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红木家具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中国年代最久的木结构塔是?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山西省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重楼式木结构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因塔身全部是木结构,故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坐落在应县城内西街佛宫寺内,距大同市70公里,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现存的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及左右配殿,都是清人重建,唯木塔是辽代原构,整个塔内没有一根铁钉拉结,全靠木构互相拉角、勾心。据修于清代的《应州志》记载,从金元到明朝先后经过7次大地震,特别是元顺帝时,大震7天,塔仍巍然不动,稳如盘石。
木塔高67.13米,底层直径30余米,塔呈八角形,有5个明层,4个暗层,共9个层。整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为我国高层木结构的代表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和世界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县木塔既是辽代统治者宣扬佛法的场所,又是古代作战的了望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木结构建筑历史发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木结构 榫卯 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