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综述

gkctvgttk 2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宋代历史建筑的古书记载?
  2. 中外建筑文化文献综述?
  3. 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设参考文献?
  4. 1928年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建筑领域中国古代建筑学术机制?
  5. 礼制在紫禁城建筑布局中有哪些体现?

宋代历史建筑的古书记载?

营造法式》为宋代建筑设计资料集与建筑规范丛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作者李诫,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印刷,关于古代建筑设计建造制度的书籍。

《营造法式》的前身为《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编成,没有确定的模数,无法确定用工用料,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规定也比较不明确。

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综述-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外建筑文化文献综述?

中外建筑文化文献非常丰富 建筑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外的建筑文化又因为历史、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来不同特点
了解中外建筑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发展和变化,还可以丰富我们对建筑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专门书籍、学术论文、网络和其他文献资料收集信息,以便形成一篇详细综述
此外,可以通过与建筑设计师研究人员、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进行探讨和交流来个人的知识和见解,并对建筑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论文摘要: 自70 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

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界”模式,及其衍生的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说。

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综述-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南宋都城城市建设参考文献?

《营造法式》

为宋代建筑设计资料集与建筑规范丛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作者李诫,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印刷,关于古代建筑设计、建造制度的书籍。

《营造法式》的前身为《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编成,没有确定的模数,无法确定用工用料,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规定也比较不明确。

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综述-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28年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建筑领域中国古代建筑学术机制?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

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

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

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礼制在紫禁城建筑布局中有哪些体现?

帝王宫殿是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封建传统“礼制”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古代皇宫建筑当中.据《礼记》《考工记》等文献记载,自周代以来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宫殿建筑的组织形制,如:“五门”“三朝”“前朝后寝”“左祖右社”“面南背北”“王者居中”“中轴对称”等,这些原则对历代皇宫建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附会“三朝”制度;

太和殿之前依次设置大清门(明代原称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后被拆毁,位置在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上)、天安门(明代称为承天门)、端门、午门、太和门(明代称为奉天门)五道门,则是附会“五门”制度;

② 在紫禁城前面的西侧(右)设置社稷坛,在东侧(左)设置太庙,是附会“左祖右社”制度(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地、土谷神的地方,太庙是皇帝祭祀本朝祖先的地方); 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布局则体现了“前朝后寝”的制度.

③从午门到神武门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轴线上,***取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按照使用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等级安排建筑的体量和空间,即建筑物的等级越高则规模和装饰等就越豪华.这样做的目的是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等级分明的封建礼制.不仅如此,这条中轴线还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城内的所有重要建筑都沿着这条轴线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使紫禁城居于北京城的中心,从而使“王者居中”“尊卑有序”等封建礼制原则表露无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制度文献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建筑 中国 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