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风格上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建筑风格上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美术馆的建筑风格?
该建筑建成于1933年,原为旧上海跑马场,是30年代英式风格的楼宇。改扩建工程完整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新古典主义特色外观,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要求进行了内部改造,在设计上继承了欧式建筑的传统语言,并强调了明快的现代气息,是一座典雅、大方的艺术殿堂。当观众步入端庄的大厅,仰望凝重的梁柱,再沿着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抚摸着三十年代的铜铸马头,浏览着艺术家的精美之作,定会领略到新旧上海的历史变迁,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
上海留园建筑风格?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着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上海圣尼古拉教堂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风格
圣尼古拉堂是中国上海的一座前东正教教堂,位于上海市黄埔区皋兰路(原上海法租界高乃依路)16号。
上海的圣尼古拉堂原为军人小教堂,始创于1924年12月,位于法租界霞飞路583弄13号的民宅内,次年3月21日祝圣。1927年1月1日迁至霞飞路876号,1931年再迁至霞飞路929号。教堂内设立纪念遇难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神龛。
上海外滩风格和历史?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旗昌洋行。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过去客运码头的钟楼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风格上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风格上海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