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园林建筑尺寸标准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园林建筑尺寸标准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州园林建筑尺寸?
苏式园林瓦片的尺寸因地区而异,但一般都是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或4:3。苏州地区的苏式园林瓦片尺寸为30cm×20cm,而常州地区的苏式园林瓦片尺寸为28cm×18cm。此外,苏式园林瓦片的厚度也因地区而异,一般在1.5cm左右。
园林楼梯踏步尺寸?
园林楼梯踏步板的设计最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180-200毫米之间,公共场所楼梯踏步高度在130-160毫米之间。
踏步中心距,也就是常说的进深尺寸,一般设计在230-250毫米之间,最小尺寸不得小于220毫米。若踏步进深设计到300毫米以上,很有可能会出现两步不够走,一步迈不到的现象,让人行走起来感觉非常累。
园林工程制图名词解释尺寸界限?
尺寸界线指明拟注尺寸的边界,用细实线绘制,引出端有2mm以上的间隔,末端则超出尺寸线约2~3mm。工程制图的尺寸标注中,为限定尺寸的范围,需要在图样中画出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一般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并略超过尺寸线(通常以3-5mm为宜);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相垂直,但两尺寸界线必须互相平行。 图形的轮廓线、轴线、中心线都可以作为尺寸界线使用。一般情况下,线性尺寸界线应与标注的长度方向垂直;角度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 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必须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从它们的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
古代城池园林如何布局?城池内由端景所产生的对景建筑有哪些?
刚好是本专业的问题,看到以上两位的答案只想说百度是个好东西。城池正如他们所说城指城墙,最早的城市这个词里的城也是指城墙,市指的是集市。解释了城的意思,那么就来说说池,城市规划的解释里并没有详细介绍池为何意提到的都是城市的概念并非城池。那么何为池呢?池字带水,那么他肯定是和水有关,但是古代城市建设里并没有在城内建湖或者池的习惯,城市中和水最有关系的就是护城河了,所以这个池多半指的是护城河。城池这个词更多出现在军事上,而城墙和护城河是和军事关联性最多的。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城池在最初的时候指的就是城墙和护城河。
关于城池的布局呢?其实更多的书籍里提到的都是有关都城的建设,一般的城市很少提到。古代城市在先秦时期,大多分为两种都和邑,都为诸侯国的国度,邑则为士大夫的封地,因为那时候的政策为分封制。关于造成的规范更多的是有关于都的,邑很少提到。
在这里不得不提两本书一个是《周礼》另一个则是《管子》这两本书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周礼》。《周礼•考工记》中有一段文字“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轨,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其中这里的国指的就是国度,上古造字玉王同字,城中住着王则为国都。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匠人修建国度之时,九里见方,每边各开三道城门,城中南北九条道,东西九条道,每道都需满足九辆车并排通行的宽度。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社稷类似于祭天的地方)。基本古代的都城都是参考《周礼》来建。
但是《周礼》中并没有提“池”,也就是护城河,古代建城有习惯背山面水,而这个习惯正是出自《管子》,护城河的建设也是《管子》所提出来的。而城中景观建设,基本很少见,景观建设大多存在于宫殿之中,去如唐长安城的大明宫位于长安城最北端,大明宫其实就算做对景建筑了,而南端则是大唐芙蓉园。清朝北京的颐和园其实也是位于北端在宫殿旁边。城内景观建设在北方城市并不多见,更多在南方城市因为南方城市水系发达湖泊较多,如杭州西湖,这些是由于建城之初就已经存在的自然景观,只不过后期加以改进罢了,如果端点景观还要算的话,我觉得南京城的玄武湖算一个,他刚好就在城墙之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园林建筑尺寸标准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园林建筑尺寸标准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