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笔记整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笔记整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没有关于中国画古建筑画法的书?
你是要学古建筑的结构图还是要画山水或工笔建筑的画法?如果是从绘画的角度考虑,可以多看相关的国画或工笔相关的书。
但如果是想从绘制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图考虑的话我推荐你可以看下梁思成绘制的《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以及《营造法式》和《中国建筑史》。
给你推荐两三本书,一本是1955年的,中国建筑彩绘图案,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彩印和另一本中国建筑彩绘笔记.工具与样式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彩绘的一个笔记,还有一本是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的作品?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华裔建筑***,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曾先后获得1***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贝聿铭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福建闽侯人。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
刘敦桢(18***.9.19-1968.5.10),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代其一系列论文著作如《大壮室笔记》《明长陵》《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等。
张镈经典代表作品有人民大会堂、和民族文化宫、北京民族饭店、自然博物馆等。
杨廷宝,(1901年-1982年),字仁辉,河南南阳人,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
《盗墓笔记》和《鬼吹灯》情节好像啊,这两本书有啥关系,哪个更为经典?
个人认为《鬼吹灯》更好看,《盗墓笔记》最初是以《鬼吹灯》的同人作品的形式出现的。个人认为《鬼吹灯》在《盗墓笔记》之上,《鬼吹灯》深厚的底蕴、严肃考究的内容和出众的文笔使它有别于其他网络文学作品,在可预见的将来,必将成为传世的经典,而《盗墓笔记》发散跳脱的风格、略显单薄的背景和文笔以及对市场的妥协使它终究还是没能跳脱网文的格局。
讲真,我没坚持把盗笔看完,但是鬼吹灯我刷了五遍。包括作者后来的几本志怪***「我的邻居是妖怪」以及「河神」这些都非常好看。
而且说鬼吹灯是盗墓***的开创作一点也不为过,里面的许多专业名词什么粽子黑驴蹄子,你现在翻翻后期的许多盗墓***多多少少也能找到点鬼吹灯的影子.
但是不可否认《盗墓笔记》在众多盗墓***的影响力也是极广的。
简单概括:三叔之前是《鬼吹灯》的粉丝,并且《盗墓》在某种意义上属于《鬼吹灯》的同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两本书都运用了铁三角的设计,而且在某些特定名词上如此相似的原因。例如:都管僵尸叫粽子,都有一个王胖子,都有一个大金牙,不过三叔在写《笔记》的生活,相对来讲弱化了原先《鬼吹灯》里雪莉杨的戏份,换成了“阿宁”,不过两位女主都是外国来的。这也算是有了相同之处。
另一方面,三叔的《笔记》更注重人物感情的刻画,故事之间有主线、支线链接,故事框架较大,属于谜团式的故事介绍
而《鬼吹灯》个人感觉故事关联性不强,都是用一个鹧鸪哨家族的“诅咒”进行关联,所以属于探险***,每一部都可以单独排成一部电影。而《笔记》围绕着远古大能汪藏海和铁面生二人以及古老部落、王国的神秘故事进行叙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三叔的父亲是学过建筑专业的,母亲是老师。所以三叔也有建筑基础,所以在《笔记》中,你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于各种墓穴设计上的说明,这样充分体现了三叔在专业上的特点。
而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则在各种机关以及奇门遁甲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每一部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讲个故事。
到此,[_a***_]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笔记整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笔记整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