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草原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草原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的草原民族共同特点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及世界上著名的游牧民族主要有以下几类特征。
一、流动性。逐水草而生是游牧民族的生存特点。古代中国游牧民族主要出现在北方,生态环境恶劣,植被损伤很难恢复,难以畜牧,所以必须以游牧方式更换草场,他的流动性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所决定。这种流动性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几乎所有北方的民族包括汉族的民族形成都与游牧民族有很大的关系。游牧民族的流动性对文化的传播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游牧文化落后于农耕文明。游牧的生产方式的效率远远低于农耕生产方式。对于生活提高必须仰仗农耕文明通过贸易方式获得各类生活用品。匈奴时期的投降于匈奴的***中行说曾经为匈奴单于分析过这种依赖关系的利弊之处。并且,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通过贸易方式管理和控制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政策。
三、富有侵略性。游牧民族财富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牧业,二是***,三是掠夺农业。***作为游牧民族的收入副业,经常在不放牧的季节,组成群伙进行***。***是一种准军事行为。清朝时的秋季围猎,在军事上看就是一场军事演习,围猎时锻炼、比试骑马弓射八旗子弟的军事技能,围猎还可以训练部队协同作战能力。游牧民族的牧战一体的生活生产方式,再加上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水平低,劫掠农耕也是游牧民族的一大特征。比如:匈奴时期绝大多数的匈奴入侵,并非攻城掠地的入侵,完全是一种劫掠浮财的军事行为。中国的长城修建并不能阻止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往往对这类游牧民族的劫掠入侵有非常好的效果,明朝时北方出现大量的“堡”的军事防御建筑,都是防止小规模的游牧民族入侵而构建的民间防御措施。即使是游牧民族有了强有力的***管理机制以后,游牧民族的入侵也经常不是以攻占土地为目的,劫掠财富经常是他们行动的主要动机。
四、毁灭农耕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都是在河谷、平原地区以农耕技术的先进而形成的。并且,几乎所有农耕文明都毁于游牧民族,几大世界古代文明除中华文明之外都是毁于不同的游牧民族。中华文明也是几经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死而未亡浴火再生。
这些草原部落人种文化传承各有不同,若要说最大共同点,那就是信奉弱肉强食的法则,成为文明发展的敌人,弱小时则卑颜曲膝,强大时则寇掠四方,见小利而忘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就是他们……
草原民族的共同特点是经济上依赖畜牧业,而生产方式因为有随畜牧逐水草而居,就是分散型的流动状态,也就是常常所说的“游牧”。农业经济的结果是可以造成高度发达的人中集中,从而形成定居生活,形成称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建立起可以不断的传承的社会,知识、技术可以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积累,然后高效地传递给下一代,这样就可以形成高度发达和稳定的“文化”,财富集中,文化稳定和发达,这就是超级大国的素质。
所以农业文明在古代一向是可以对游牧文明占据整体优势的,汉与匈奴、唐与突厥,尽管看起来匈奴、突厥好像很厉害,但最终都不是汉、唐的对手,南宋已经是农业文明中最弱的了,但游牧文明中最厉害的蒙古,也要光几十年的时间,一口一口地非常吃力地才能把南宋干掉,而蒙古西征,解决那些半农半牧的中亚、西亚国家,则容易得多,显然对蒙古来说,消灭已经很弱的农业文明的代表——南宋,也并不容易。
游牧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分散,人口分散,财富分散,整个力量都分散,人口集中比较困难,知识和技术的累积就比较慢,典型的例子就是草原民族虽然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升级,从匈奴、突厥再到回鹘、蒙古,但每代更新升级的时候,上一代的成果基本上无法传承下来,最直观的东西就是文字,匈奴人没有文字,突厥人创造了文字,但回鹘人崛起后又搞了一套自己的文字,蒙古人崛起后再来搞一套自己的文字,这样各一次更新升级,基本上无法对一代的文明成果进行继承。
分散性,造成了游牧民族基本上建立不起超级大国,中央集权式的封建王朝,游牧民族是没法自己实现的这种升级的,最多只就建立起内部松散的军事联盟帝国,军事联盟帝国的特点也是分散性,不稳定,它需要老大带着小弟不断的对外扩张,这样才有凝聚力,一旦扩张停下来,军事联盟帝国就会分裂,匈奴在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就分化为南匈奴和北匈奴,突厥也在最强盛的时代分化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蒙古更是在极盛时期分出四大汗国,军事联盟帝国的结局一般就是不断地分化瓦解,最终被农业文明各个击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草原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草原建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