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壮族古代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壮族古代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壮族的特产是什么?
壮族的民族特产是三七、蛤蚧和茴油,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
它是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其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语言文化非常相似,并一起合称为僚人。
1,饮食特色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
2,建筑特色 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广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壮族村寨,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住房形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关养牲畜和存放杂物。
3,服饰特色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
壮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壮族是个多节日的少数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他们的节日也都特别热闹。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
年三十晚、爱猴节、蓄水节、拜请月神节、初一初二送灶节、重阳节、农具节、娅拜节、陀螺节、陇端节、春节、春社节、尝新节、吃立节、三月三歌节、壮年、赶降节、祭青苗节
新谷节、中元节、冬至节、花婆节、铜鼓节、清明节、花炮节、端午节、尝新节中秋节、庆丰节、结拜节、药王节、众神诞节、祭祖魂节、百灵节、九月九节、牛魂节、鸡得节
风俗习惯
1、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一向以能歌著称,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中,就有关于先秦时期壮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记载。壮族民歌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脚韵。 2、“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 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3、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过去这个节日忌讳用鸡作祭品,只能用鸭或鹅祭祀,尤以鸭为主。 这个节日甚至因此也被称为“鸭儿节”),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后,入夜还要到山角河边,进行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祈求野鬼别来作祟 4、爱猴节:农历五月初五届时,家家户户派人带着南瓜、李果、芭蕉和煮熟的玉米棒等果品食物,或到深山野岭中,或到弄场上摆放,然后匿藏到石旮旯里, 一直等到成群结队的猴子会聚,看着它们一只只吃足嚼饱,又活蹦乱跳地将大南瓜搬进山洞里之后,人们才悄悄地离开。 传说这一习俗与农智高起兵反宋有关。一 次,农智高的部队被困山上,靠挖草根剥树皮以充饥。五月初五的一天早晨,忽有数以万计的猴子抱着一只只大南瓜自悬峭壁而降,义军因此得救。故人们立节报 偿。 5、蓄水节: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壮族古代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壮族古代建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