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建筑风格,建国后建筑风格特点

gkctvgttk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国后建筑风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建国后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建筑特色
  2. 哪位大神能讲讲我国近三十年住房外立面的发展史?感激不尽?
  3. 纳西族建筑是什么风格的?

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建筑特色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西长安街,西与中央电视台毗邻,南与北京西客站相连,北傍玉渊潭公园。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展馆陈列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楼高94.7米,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亲笔书写。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

哪位大神能讲讲我国近三十年住房外立面发展史?感激不尽?

我国近三十年住房外立面的发展史?

建国后建筑风格,建国后建筑风格特点-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居者有其屋”住房是人类基本的生活条件,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经过20年新房开发,从“不够住”的问题转化为“住的贵”和“住的不好”的问题。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经历了近30年改革,从最初的***分房到后来的住房市场化,再到如今的“市场与保障并行”。不但给人们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也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三十年间房子在面积、类型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国后建筑风格,建国后建筑风格特点-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住房面积

2012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18平方米。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40.8平方米。

● 住房类型

建国后建筑风格,建国后建筑风格特点-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国初期,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且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亭子间等。在农村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

建国初期农村草房 建国初期城市里的住房

60年代小土房 70年代筒子楼

我试着给你说下解放后,近70年的建筑外墙饰面发展史吧。

50-70年代

主要***用红砖建筑外墙饰面,又称为清水墙。

(上图的钢塑外窗、铝合金外窗均为后期改造

70-80年代

开始大规模***用水泥砂浆外墙抹面,外墙涂料(107涂料)也开始普遍使用

这个问题太专业,估计看的人不会太多,既然你真心请教我来给你讲讲,以青岛地区为例。

我是1991年参加工作,那时我国的经济不是很发达,楼座的外立面没啥变化,腰线、造型基本没有,大部分是火柴盒式单元房,平屋面“四油三毡”或者“三油两毡”沥青防水平屋面。外墙装饰面多***用玻璃马赛克、外墙面喷涂拉花罩面丙烯酸涂料、水刷石、或者普通抹灰刷外墙涂料。



1994年前后全国有个学大连,外墙基本都开始有些造型和分割线,面涂***用外墙丙烯酸涂料平涂,一直到19***年前后外墙面大部分是这种风格,但是也有很多外墙面砖,光面的那种。1994年以后青岛瓦屋面逐年增多,青岛的名片毕竟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19***-2002年外墙建筑开始有了变化屋面会有弧形造型、三角造型、阳光房的设计。外墙涂料为主,开始出现外墙条形面砖,面砖表面是麻面的,镶贴的人工费很高并且容易漏水。


2003年一线城市开始出现挤塑聚苯板薄抹灰的工程,开始大多数人是不接受的,因为当时的施工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普遍担心板开裂、脱落、着火等等情况,实际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期间也出现过将保温板放在两层砼中间的外墙保温形式。这段时间造型相对丰富了,出现了很多欧式风格,但是墙面大多***用平涂、真石漆,底部个别小区***用花岗岩、面砖。


2008年以后外墙面基本和现在差不多,欧式风格、中式风格、地中海风格、哥特式风格,外墙装饰面基本都是挤塑聚苯板薄抹灰、岩棉抹灰,面层有涂料、真石漆、花岗岩、仿大理石的真彩石、文化石、面砖等等。

我不是大神,时间太久了有些时间节点可能略有偏差见谅。

纳西族建筑是什么风格的?

纳西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美丽的丽江。提起纳西族必然想到丽江,而提起丽江又会想到纳西族,二者紧密相连。纳西族建筑以木质二层为主,也偶有土屋结构,极富民族特色……

纳西族的居住建筑因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巢居、洞穴、窝棚(风篱)泥式建筑、井干式木楞房、土木结构瓦房、砖瓦钢混结构的七个发展阶段。从内容上分可分为以丽江古城代表古镇民居、以坝区为代表的农村民居、以山区为代表的木楞房民居,以永宁纳日人为代表的母房民居。大多以木楞房、草房为主,普遍地兴建楼房是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纳西族的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其以丽江的民居建筑为代表。纳西族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重点是门楼照壁天井、外廊、门窗隔扇、[_a***_]等,以鲜明的特点反映着纳西族文化以及其中的哲学价值观念。

纳西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

纳西族的建筑形式大多数是土木结构建筑,并不能说是一种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特色吧。

常见形式大概有这几种:一是三坊一照壁、二是四合五天井、三是前后院、四是一进两院这四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结构方面,一般正房第一坊较高,方向一般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其建筑特点充分体现在因地制宜上,比如:在高寒山区,仍然保存着少量的井干式“木楞房”、“木板房”;居住与河边等湿润地区,大多数都是土木结构的民居。这也就是纳西族建筑的特色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国后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国后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纳西族 建筑 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