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建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建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包头古代叫什么?
受降城
中国古代,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各代中原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6年(武灵王20年)筑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秦为九原郡。汉代筑云中五原等郡。公元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唐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进入五代后,包头属辽统治。辽在这里设云内州,一直沿袭至金元,建制未变。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1368年(洪武元年),元亡明兴,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岭北地区,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九大塞王辖区。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驻守,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1464)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后来蒙古族各部落陆续进驻河套,包头地区成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清朝建立后,公元1741年(乾隆5年),萨拉齐建筑,设协理通判,这是包头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1809 年设包头镇。1870年(同治9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5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的,每个地方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并且其中的名字来源也是颇有历史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包头地名来源故事吧。
按说五千年前的阿善人应该是包头的先人,至于他们怎么消失的,史无可考,因而这个塞北地域一直无名。直到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包头属九原郡,这是包头历史上最早诞生的地名。汉朝初期仍然沿袭这一名称。到了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改九原郡为五原郡,这是包头历史上出现的第二个地名。
为何韩国和中国古代相似之处这么多?
韩国和中国古代相似之处非常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国的很多文化都是中国传过去的。
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和高昌以后,以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为借口,派遣大军进攻高句丽,次年战败归来。
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唐朝的影响,新罗派遣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
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事建制比较合理完善?
首先你要知道,在古代,是没有统一的军事建制的,就是说一个将军一种建制,一百个将军一百种建制,并不像现在这样,军师旅团营连排固定的,比如戚继光的鸳鸯阵,就是十二人为一个作战单位。而当时的朝廷建制却是十个人为一个作战单位。
所以并不是说每个朝代的军事建制是固定不变的,朝廷用的建制配给将军,将军可以自己再打散重建。
比较合理完善的建制来说也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在变化的,比如戚继光,他从朝廷领了一个卫的兵力,朝廷把他调到了东南沿海城市,他用的鸳鸯阵,一个作战单位十二人,后来把他调到了长城,他可能就变化为十个人一个作战单位了。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两京制”的设立?
“两京制”源于西周,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今西安。周武王死后,东方中原地区就出现叛乱、摄政王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为巩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周公在河南洛阳营建东都雒邑(洛阳),作为东方的都城。
西周创建两京制,主要是因为周王朝兴起之地离东方的中原地区太远,西周的都城镐京地处关中四塞之国。平原狭小,四面有高山险隘,虽然便于防守,但是交通不便,不利于控制东方的诸侯。东方的中原地区平原开阔,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却又无险可守,离周人的根基地太远。因此周公营建洛邑,作为东都,西周的两京制就此确定下来了。
镐京和洛邑也成了后来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最早的原型。从汉代开始,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便成为当时国内的两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有山河之固,利于安内制外,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便于控制地方。两京配合,进可德化天下,退可以守为攻。关中的西都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根基,中原的东都则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两京制也被后世所沿用,直到唐朝以后,关中衰败,江南兴起,中国开始逐渐由东西二都转变为南北二都,即南京、北京。
在古代由于交通条件有限,一个帝国才一个行政中心往往不够用,在秦汉时期中国地理主要分为关东、关西两部分,所以在关东、关西都要有一个中心,为东都、西都。关西衰败,江南崛起后,中国地理分为南方、北方,所以在南北都有一个中心。一个为主,一个为陪都,方便管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建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建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