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祠庙建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祠庙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书院是如何划分的?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中国古代书院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
书院是民间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盛行于宋初,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第一,书院的组织机构比较精干,一般只设山长(或称洞主、主洞)总理其事,规模较大的书院增设副山长、助教、讲书等协助山长工作。书院的主持人多数是书院的主讲,脱离讲学的管理人员很少。
第二,书院是教学机关,同时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的著名学者,甚至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和研究的中心或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共同讲学,重视学术的交流和论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不仅师生共同参加学术争辩,而且常与地方上的学术活动紧密结合,使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第四,书院讲学实行“门户开放”,一个学者可以在几个书院讲学,听讲者也不限于本院生徒,常有慕名师而远道前来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
第五,书院比较重视生徒自学,提倡独立研讨,课程也较灵活,允许各人有所侧重,发挥专长。一般都以自修、读书为主,辅以教师指导,质疑问难。成绩考核多重平时表现,不仅视其学业,尤重人品与气节的修养。
第六,书院内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师生感情相当深厚。主讲书院的名师学识渊博,品德过人,并且献身教席,热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学生是慕名师而来,能够虚心求教,立志成人,尊重教师。因此,中国教育史上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教学中体现得十分突出。
第七,书院的经费多以自筹为主,有较大的自***,常常组织师生共同管理或监督各项开支。经费重点用于教学和学术活动,其他杂项费用所占比重甚低。
孔子为什么能修庙?
“仁义礼乐”是儒家之道,政治对儒道的汲取是为了建立有序社会,实现专制统治。所以后人说:
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孔庙祭祀孔子,其主要目的就是推崇他所创立的思想学说。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曲阜孔庙及后来在各地建立的孔庙,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功不可没。
据文献记载,古代在封建国家政令的要求下,无论是中原内地,还是边陲地区,都曾设有孔庙。
后人有记载:
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
例如辽时的上京、中京、西京都设有国子监,其旁建有孔子庙,按时祭祀先圣先师。其下各州、县学也都有孔子庙。金朝沿袭辽制,除上京国子监有孔子庙而外,州县也建有庙学。
封建王朝的重视,使孔庙遍布各地。在边陲云南,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于1278年在昆明建孔子庙。此后,大理、建水、通海、石屏等地也纷纷建立孔庙并使之制度化。
到清末时,云南全省除个别极边远的地方外,差不多所有州县都有孔庙了。这些孔庙的建立,大大改善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祠庙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祠庙建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