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傈僳的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傈僳的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傈僳族的传统文化?
以种植农作物和养殖为主要生计,同时也擅长制作手工艺品、编织和绣花等技艺。
傈僳族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崇拜,传承丰富的口头传统和音乐舞蹈文化,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和建筑特色,同时对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意识。总的来说,怒江傈僳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和传统的民族。傈僳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智慧、勇敢豪放、热情好客的民族。
云南最盛行的传统民居?
云南民居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最能生动直观地呈现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最盛行的传统民居有以下几种:
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在云南俗称为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不过实际中大部分是用木材建成的,真正竹子的极为少见。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木柱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传统民居
在古代云南,经济发达,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白、彝、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形式的土木结构建筑。“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配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
土掌房
土掌房主要分布于滇南红河流域,彝、哈尼、傣、壮、瑶等民族都有使用土掌房的村落。还有迪庆藏族也多使用这种建筑,只是较少集中连片,同时考虑积雪因素,有些加了斜顶。这种房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好,屋顶做晒台晒粮食,便于生产生活。
木楞房
木楞房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一般是高寒山区较多,傈僳、纳西、彝、藏、独龙、怒、苗、普米、摩梭等民族使用较多。高寒山区森林茂密,气候寒冷,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了保暖性良好的木楞房。木楞房用天然圆木去皮砍削成方形、矩形断面,两端以缺口咬合,呈“井”字形层层摞叠构成房屋四壁。“人”字屋顶,覆盖木板,压以石块。特点是房矮、槛高、楣低。普遍为一层平房,分正房、仓房、草房、畜厩,虽相连却独立成间。
云南省有两个佤族自治县,分别是哪两个县?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两个县的佤族人口分别为135595人和58532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48.95%。在佤族主要分布的地区,除了汉族之外,还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
云南省有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市西部的阿佤山区,地跨东经99°18′至99°43′,北纬22°25′至22°57′之间,其东、东北、东南部与澜沧县接壤,南部与孟连县相接,西、西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依,国境线长达89.33公里,县城驻地距省会昆明864公里,距思茅293公里,境内东西横距4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辖5个镇、2个乡,县人民***驻勐梭镇勐卡路1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盟佤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87291人。
西盟佤族自治县粮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咖啡、甘蔗、米荞等;工业形成了水力发电、***矿冶炼、建筑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旅游景区有勐梭龙潭、木依吉神谷等。
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位于临沧市西南部,地处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40′之间,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北邻耿马县,东接双江县,东南与澜沧县相连,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和南邓特区接壤,国境线长147.08公里。总面积2446.43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沧源佤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160262人。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辖4个镇,6个乡,***驻勐董镇。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是祖国面向西南沿边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最前沿窗口。
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有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沧源葫芦小镇、司岗里崖画谷景区等景点。2019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0年3月,沧源佤族自治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傈僳的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傈僳的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