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防雷建筑,古代防雷建筑叫什么

gkctvgttk 4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防雷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防雷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的寺庙有避雷针吗?
  2. 古代防雷词语?
  3. 中国现代用避雷针避雷,那么古代用什么避雷?
  4. 中国古代建筑,房上什么时候开始有蹲兽的?

古代的寺庙避雷针吗?

基本没有 我国古代多半还是被动防雷,这与古人雷电的认识也是相符的。其中建筑的位置和周边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在风水理论中有一定反映,当然多为经验的产物。

而绝缘避雷的效果有限,所谓比西方早许多年的避雷针也只见于零星记载,真实性存疑,至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否则也不至于宫殿、佛塔频频因雷击而焚毁。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古代防雷建筑,古代防雷建筑叫什么-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防雷词语?

飞火、霍闪、银线、列缺、灵晔、矆睒、雷光、天笑、天闪、银索、银绳、灵毕、雷鞭、千里镜、紫金蛇。霹雳、天鼓、连鼓、神斧、霆霓、天声、玉虎鸣、惊世先生。

雷电在诗词中的的别称

1、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杂言诗》李白

古代防雷建筑,古代防雷建筑叫什么-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李甘诗》杜牧

3、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垂杨柔.《长歌行》李咸用

4、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竞渡曲》刘禹锡

古代防雷建筑,古代防雷建筑叫什么-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 桑麻荒旧国,雷电照前山.【唐】张:《雨》

6. 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唐】张乔:《江行至沙浦》

7.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宋】姜夔:《满江红》

8. 十月胎仙出,雷电送金虬.【宋】陈楠:《水调歌头》

中国现代用避雷针避雷,那么古代用什么避雷?

其实我国古代防雷技术是走在世界前端的,虽然古代科技与现代相差甚远,但这丝毫不影响古人对于雷电的好奇和研究

最初,人们在从天而降的闪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当时的人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祈祷之上,所有人的眼里都充满希望。结果可想而知,上天让他们失望了,他没有因为人们的祷告而减少雷电带来的灾害。


有文献记载,早在汉代时人们对于闪电已经不是一昧的恐惧,而是开始进行观测。

领先世界的认知

相信湖南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岳阳楼,但你不一定知道慈氏塔,这是一座并不显眼的砖塔,他始建于唐朝***年间(公元713~741年),后于宋朝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重新修建。但因为修建过程经费不足,民间一位一心向佛的寡妇,不惜倾家荡产给予资助,于是此塔便命名为慈氏塔。


此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通高39米,可惜由于塔为实心,所以人们不能登高眺望。但令人关注的是,此塔初步具有的防雷设计一般宝塔的顶端中央会有一根铁杵,而铁杵周围会有依附而建装饰,用来固定宝顶。并且会有几根铁链沿宝顶上垂脊延伸到翼角,这种设计,由于拉力均匀而用来防风防震。可是慈氏塔的八根铁链一直延伸垂直下到地面,这不就是一个最为简单的避雷设计嘛,令人骄傲的,这种设计的出现比富兰克林实验要早了几百年。

镇龙以避雷

我国传统的五行、八卦学说中,有着“南离、北坎、东震、西兑”之说,而“震”卦为“雷”,又因为“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所以古代人们认为“雷从龙”,于是古代建筑之上就有了所谓的“镇龙”。

一位在华37年的葡萄牙人安文思,受到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赏识,他曾经记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防雷措施“皇宫屋脊上装饰着一些兽头,这些巨兽的舌头指向空中,其腹内穿过金属条,金属条一端插入地里这样,当闪电落在屋上或皇时,闪电就被龙舌引向金属条通道,并且直奔地下而消散,而且不致伤害任何人”。


这种设计和我们现代的避雷针避雷原理相同,而龙舌就是一根尖端的金属芯,他的另一端与埋藏在地下的金属相连,这样一来就可以让闪电直奔地下而消散。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经典目前已经中国大地上已经不见踪影,这种设计被国外认为是美观和实用的巧妙契合,龙舌金属条毕竟要比富兰克林的实验提前了一个世纪。

雷火炼金殿

提起古代建筑的防雷设计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武当山的金殿,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由北京制成并运到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金顶现场焊接完成以后,这座高5.5米、面阔5.8米、全为铜铸镏金重檐庑殿式仿木构的铜殿一直是武当镇山之宝。

儿时曾经听爷爷讲述他的亲身经历,每到雷雨天,常有闪电光顾武当。电闪雷鸣之后,不仅殿顶和铜墙经雨水冲刷而光彩熠熠,而且殿内铜柱上的锈迹都会消失,好像被回炉冶炼了一次。 这一奇迹完全是由于金殿的顶部的铜板远远大于国家和国际标准中“接闪器”厚度,以至于在雷电击中金殿的铜构件时不会将其熔化,并且雷电流的行进波在巨大的铜结构中反复震荡发热并散热,导致铜锈熔化,使铜体光亮如新。
令人可惜的是,在1987年时,由于金顶道观的电话线遭遇雷击,所以人们在金殿两侧加装了两条引线,自此便再也没有“雷火炼金殿”的奇观出现。并且由于旅游前没有做好攻略,我曾经也傻兮兮的白跑一趟。

中国古代建筑,房上什么时候开始有蹲兽的?

古代建筑房上的蹲兽也叫脊兽、镇瓦兽,只在宫殿庙宇才有,一般老百姓的房上是不允许安放的。蹲兽在唐宋时期开始有的,只有一只,慢慢地数量逐渐增加,到清代形成了“骑凤仙人”带领的小动物队列。

蹲兽的数量和种类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制度。数量越多,代表建筑级别越高。

想近距离地观察古建筑房顶上的蹲兽,去北京的故宫比较好。其中,乾清宫、中和殿、保和殿为9个,坤宁宫为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分都是5个,而从古至今唯一一个拥有11只蹲兽的只有故宫的太和殿,除领队“骑凤仙人”外,有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

骑凤仙人:古人请他镇守脊端,借“乘鸡(吉)飞翔(祥)”的寓意,讨吉祥之意。

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祥瑞的象征,在旧时还比喻有圣德的人。

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

天马:天马意为神马,与海马均为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海马: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suān ní):是龙九子之一。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防雷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防雷建筑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金殿 避雷 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