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维也纳建筑风格对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维也纳建筑风格对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战德国为何不选择与沙皇俄国结盟对抗英法,却选择与奥匈帝国结盟导致双线作战的战略困境?
我是老金说历史,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一战德国为何不选择与沙皇俄国结盟对抗英法,而选择了奥匈帝国结盟导致双线作战的战略困境呢?
历史都是存在着它本身具有的特性的,如果没有一个暗线埋下,一切也就变得不那么精彩了,一战也是如此。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法俄普奥五国之间已经达到势均力敌的态势;可是在19世纪50年代这个体系开始动摇了,先是英法和俄打了一场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五大国之间不战的默契;1870年普法战争,普鲁士打败法国,割占了法国的阿尔萨和洛林,普鲁士也就此统一了德国,把几个世纪以来一盘散沙的德意志变成了一个大帝国,也打破的欧洲的平衡。
德国统一后,英法俄三个大国都感到了威胁,所以他们开始打算抱团对付德国。但是,德国人也不傻,俾斯麦在生前笼络住了俄国,可是,在他下台后,掌权的德皇威廉二世年轻气盛,人称欧洲最口无遮拦的人。
他这种作风又让俄国倒向了英法。于是,欧洲出现了两大对立阵营,英法俄一边的协约国和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同盟国。
在大国博弈中,欧洲又兴起了民族主义的思潮,人们习惯于把自己所属的民族看成是高于一切。
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刺杀***,塞尔维亚青年刺客,杀死了斐迪南大公就是出于民族主义,认为他们塞尔维亚民族应该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
德国也是出于民族上的亲缘关系,力挺奥匈帝国,而俄罗斯将自己视为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所以它非常同期和支持他同属于斯拉夫民族的塞尔维亚,决定为他们撑腰。
激进的民族主义加之均衡势力的打破,导致了欧洲大陆的斗争哲学盛行。斗争哲学就是用斗争的眼光看待世界,认为人类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必须你死我活,而为生存的一切斗争都是正义的。
在这种思维下,人往往崇尚强硬的手段和态度,比如德国的陆军元帅格尔茨就曾经说过:我们是靠刀剑的锐利,而不是靠思想的锐利,赢得我们的地位的。
泛民族主义盛行导致德奥结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有大量的利益重叠,进而导致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进而演变成军事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图,同盟国为红色,协约国为绿色,***代表中立国
当时欧洲主要的矛盾有英德矛盾,英法矛盾,俄奥矛盾。德国与奥匈帝国在民族主体同为日耳曼人,而塞尔维亚信奉东正教,是斯拉夫民族,自然亲近沙俄。
沙皇俄国军队集结前往东线战场
奥匈和俄罗斯向来友好,但因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冲突令至关系恶化,在1877年,俄罗斯因支持保加利亚独立而向奥斯曼帝国开战,协助保加利亚独立,但战后召开讨论巴尔干问题的柏林会议,亲俄的保加利亚版图大大被削;而奥匈帝国则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取得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的管理权,这令俄罗斯大为惊慌,俄罗斯之后试图以支持塞尔维亚来对抗奥匈帝国的扩张。此后,奥俄的冲突加深,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在泛斯拉夫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所造成的敌对结盟关系以及种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和复杂性的国际结盟关系,使得数周内主要的欧洲列强纷纷加入战争。
斐迪南大公夫妇在遇刺前的照片
第一点,德国和俄国是不可能结盟的,他们的矛盾极大。
德国是欧洲快速崛起的后起之秀(有点像今天中国崛起),在欧洲英国人一开始是支持德国的,用德国来平衡法国和俄国,只是到后来尾大不掉。俄国人一直在欧洲充当欧洲警察的角色(自视甚高)。德国的崛起需要生存空间,看看各国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就知道德国没有多少油水,德国的实力已经大到英法俄必须给他更多空间和地位的地步了。
一战前世界各国影响力范围(这个图竟然标出了唐努hexie乌梁海)
第二点,奥匈帝国并不弱,并且和德国关系亲密。
看历史课本总给人感觉就是奥匈帝国,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巴。
实际上,奥匈帝国实力很强,大家可以看一下奥匈帝国版图现在包括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巴尔干半岛各国。这些国家,现在能制造:斯特尔汽车,太拖拉,KTM,奔驰大G(制造地)等等,在当时也是很强的工业化国家。奥匈帝国里面很多普鲁士人(***是奥地利人)。德奥联合,有点像现在的小五眼联盟。
第三点,实际战况。德国:“老沙,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一战实际情况,并不是一场列强群殴德国的一边倒的“人身伤害***”。真实情况是,德国军队将战斗力体现的很透彻。德军完全展现了,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的战力。虽然两线作战,德军依靠国家内部的铁路运输网络,从西线调集部队,先重锤了俄国,然后又通过铁路集中兵力前往西线暴捶英法联军。
二战德军打遍整个欧洲,为何单单不动瑞士?
二战德国横扫欧洲,为什么不愿动瑞士呢?。不是不愿意,只是时候不到。1939年德国闪电战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又进攻丹麦、挪威。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英法已经对德国宣战了,为了让瑞典的铁矿石能够安全的运回德国,德国选择入侵挪威是保护瑞典的铁矿石运输线不会遭到英国舰队的袭击。入侵挪威的同时顺便占领丹麦,丹麦只有一天就沦陷了。
之后是法国战役闪电战再次发挥他的力量,法国只坚持一个多月就投降了。按理说德国打完法国战役后应该入侵瑞士的啊?为什么他不对瑞士都武呢?。
瑞士是个多山国家,这就意味着装甲部队很难发挥优势,再加上瑞士全民擅长打皆兵山地战。其实瑞士也暗中支持德国,花钱保平安嘛。
瑞士本身也没有什么***,德国当时打仗需要大量的***,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德国是不会冒险入侵瑞士的。一个国家最怕的就是两线作战,德国西边还没有打下英国,东边又和苏联开战。德国必然不会对瑞士动武,如果当时瑞士加入德国的敌对阵营,那无疑是在德国背后一刀,德国不会入侵瑞士反倒还会拉拢瑞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维也纳建筑风格对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维也纳建筑风格对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