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习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习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保护古建筑所做出贡献的名人名事?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的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罗哲文
建国初期接受修复长城的任务,那时通向长城的山路异常崎岖,我们只能从老乡家借来毛驴,冒着随时可能掉下山谷的危险,走大半天才能到山顶。修补长城更危险,山路太陡只能用山羊驮砖,一只羊一次只能驮两块砖。”提起这些往事,罗老不无感慨地说,从17岁起干上了文物这一行,就在每天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身体,80岁时去楼兰也完全能适应,一点也不辛苦。如今,罗老外出仍然保持着身背三个相机的习惯,能走路绝不坐车,更不喜欢让别人搀扶。
梁思成(1901—1***2),籍贯广东新会,生于东京,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曾在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1932年,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与林徽因等人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测绘和拍摄2700多件唐至清代古建筑遗物;1946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1948年平津战役前,他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1950年初,他与陈占祥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建议保护古建筑和城墙,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但未被***纳。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为中国古代建筑保护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计时工具有哪六种?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3、沙漏: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是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习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习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