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脊建筑风格,明代的建筑风格

gkctvgttk 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代脊建筑风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代脊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懋德堂是什么意思?
  2. 明孝陵运用了什么陵宫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
  3. 贺州黄姚古戏台有什么建筑特色吗?

懋德堂是什么意思?

懋德堂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文光社区老寨内,为文光陈氏裔孙纪念先祖而建之祖祠。始建于明代,已历经多次修缮,仍保存明代祠堂建筑风格。解放初期,该祠曾作为小学校舍。祖祠坐西向东,广三路,中路三间三进,总面阔15.6米,总进深26.5米,占地面积413.4平方米,砖木石混合结构,硬山顶琉璃瓦面,龙船脊,主体为抬梁式木梁架,装饰有木雕、石雕、嵌瓷、彩绘等,具有典型的潮汕地区风格。

相传明代有皇帝曾到过文光,认为陈氏所居为风水宝地,乃种三株水银杉于此构成笔架,从此文官过此下轿,武官过此下马,三株水银杉现仅存一株。该祠对于研究潮汕祠堂古建筑和文光社区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明代脊建筑风格,明代的建筑风格-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孝陵运用了什么陵宫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

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明代脊建筑风格,明代的建筑风格-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

明代脊建筑风格,明代的建筑风格-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由前后左右中五座殿宇组成、全部用条石砌筑、拱券式无梁柱的规制,以及唐宋以来帝陵地宫模仿生前居住环境传统,明孝陵地宫的设计应该也遵循了“事死如事生”的建筑理念,地宫内部空间应该设置为主次分明的几个殿堂。考虑到明孝陵大金门顶部用石材仿造木建筑结构的形制,地宫殿堂中应该也会仿照地面建筑凿刻出脊、枋、梁、檐、瓦、额枋等古建筑构件。陵寝的主人朱元璋及先他入葬的马皇后的灵柩应该就停放在地宫主要殿堂中,并陈设祭祀用品,同时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设灯捻,名曰“万年灯”。


明孝陵前朝后寝,前方后圆的陵宫布局设计

墓区总体布局分为两部分,一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即朱元璋葬地。明孝陵寝主体建筑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享殿、方城、明楼、宝顶(即崇丘),皆按传统的中轴线配制,并筑有围墙。明孝陵“前朝后寝、前方后圆”的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神道

神道是从下马坊至明孝陵正门,长达2400米,曲折幽深,一改中国传统帝陵神道笔直的格局。神道又分为石象路与翁仲路两段,两边的石雕是一大亮点,分别立有高大的石兽12对和文臣、武将各2对。石雕由整块石料雕凿而成,造型简朴、图案清晰、工艺精湛。每到秋季,这里的银杏和红枫也是一景,吸引着大批热爱摄影的游客。

享殿

享殿也叫孝陵殿,本来是供奉朱元璋和马皇后神位之处,原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现在这里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方城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底部为须弥座。而明楼就在方城之上,原本的黄瓦大屋顶已毁,后来进行了修复。沿着方城左右两侧的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宝顶

方城以北则是直经约400米的宝顶,也称宝城,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从方城前正中的拱门进去,里面是圆拱形隧道,爬54级台阶走出隧道,外面就是宝顶南墙,墙上有后人刻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到这里就不能再往前了。宝顶下面是朱元璋墓的地宫,没有进行挖掘。

陵园主体建筑由一圈竖式长方形陵墙围着,内横隔两道墙垣,分成三个院落:入三孔文武方门至孝陵 殿门(现已改为御碑殿),门两侧建东西走向的隔墙(墙现不存,砌口仍在),为园内第一个横式长方形院落, 第二个院落呈一正方形,面积最大,正中是建成于洪武十六年五月甲子的孝陵殿 (北京称棱恩殿,即用于 祭祀的享殿),这是孝陵工程在《大明实录》中唯一的记载。大殿规模空前,在三台基座上为十楹九间、进深五间结构的建筑;东西两侧各建 l5 开间的庞房。进三孔殿北门和东西建一道横向高培(现仅开中孔,高墙 完好),就是园内最后一个院落,呈竖式长方形,古树参天,无地上建筑,仅有一微坡单孔大石桥,以北面雄 伟的方城,明楼和方城东西砖雕精美的八字墙而成为第三院落的后墙.方城正中为一道隧道,拾级而上可达明楼;楼后便是呈圆形的高大宝城,城内,城内便是下埋朱元璋夫妇、上培土呈覆釜状、内植松万株养鹿千头的宝顶.加上从大金门为起迄点,向东西延伸,以包围整个紫金山、长25.5公里称"红墙"的外郭,形成禁区。

明孝陵依山势自然走向为依托,,山低往高,曲线推进,呈“ ”形,一些学者认为,其弯曲的神道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因为陵宫前对梅花山,梅花山古称孙陵岗,是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所 在,朱元璋曾说过要孙权这条好汉为他看大门,所以神道不得不改直行弯 ;二是朱元璋是农民出生的皇帝,做事不拘成 法,勇于创新,在陵寝建筑上也别出心裁,并讲求人工与自然地势的相互配合,神道弯曲势所必然。

以上内容,希望能提供参考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南京明孝陵明楼是一座五间殿堂建筑,下部为砖拱券承重墙体,上部则为木构屋面,属砖木混合结构。这种建筑形制在明代初年的官式建筑中较为罕见,同时,孝陵明楼作为明代开国皇帝陵寝首创之建筑形式。

贺州黄姚古戏台有什么建筑特色吗?

黄姚古戏台,以八根木柱作支架,为单檐木石砖瓦结构,坐东向西。平面呈“凸”字形,分前后台和左右厢房,右厢房有木梯可登台。单檐歇山顶,台基全部用大青石块镶砌而成,舞台中间铺设木板,左右两边有木栏杆,前后台用板屏风间隔,戏台挂有清代举人林作辑作的扁和联,天花板上绘彩蝙蝠、花草、蝴蝶等图案。樑脊有琉璃装饰,正面墙壁有两幅花草、字图案,檐板精工雕刻动物、花草图案。

这座亭阁式戏台,戏台前长8.7米,宽5.5米,高3米,台面离地1.65米。后侧两边有厢,厢沿边设木栏栅,前台与后台之间有木板屏风隔开,屏风中间上方有一横匾,上镌“可以兴”三个金色大字,为清代举人林作揖题书。屏风两侧有门,左门嵋书“飞燕”,顶上绘“古松寿鹤图”;右门嵋写“惊鸿”,顶上画“梅花鸟语图”。后台长13米、宽3.3米,三侧用火砖围砌,后侧开有花窗。戏台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阁顶塑有二龙戏珠。前台天花板中间有一幅“双凤奔月图”,色彩绚丽,富有民族艺术特色。前台第二道台柱刻有“闻其声乐则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观其色人焉瘦哉,正须继以心思”;后柱联语为“锣鼓喧天,管弦悦耳,共庆清平乐;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齐呼可以兴”。戏台基部四周用方形大石板围砌,牢固美观。前台地面铺设火砖,台面铺设木板,与地面架空,形成共鸣台腔,旧时台底四角还放置大水缸,以增强共鸣效果,故每当台上敲锣打鼓时,10公里外的高地仍可听到响声。

戏台

一种建筑形制,一方文化展台

锣鼓喧天,丝竹盈耳

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的故事

在此粉墨登场,剧情曲折委婉

诉说着忠孝节义、世间百态

演员水袖轻舞,观众如痴似醉

明朝时期,搭台唱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代脊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代脊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孝陵 明孝陵 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