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报时建筑,古代 报时

gkctvgttk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报时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报时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钟鼓楼如何报时?
  2. 文庙里的钟鼓有什么作用?
  3. 古时钟鼓怎么报时?
  4. 北京的钟鼓楼在古代是干嘛的?
  5. 在手表、闹钟出现之前,我国古代是如何计时和报时的?

古代钟鼓楼如何报时?

中国古代钟鼓楼通过击鼓和撞钟的方式报时,每晚108响,将夜晚划分为五更,每更108响,击完鼓再撞钟,撞完钟后城门关闭,更夫开始巡逻,实行宵禁。

早上也是先击鼓108下,再撞钟108下,城门打开,新的一天开始,循环往复。108响的原因是年有12月、24气、72候,加起来正好是108。

古代报时建筑,古代 报时-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庙里的钟鼓有什么作用

文庙里的钟鼓是专门的僧人负责每天准时到钟楼敲鼓敲钟。每天早晨四点半,敲响钟鼓,作为寺院僧人起床的号令,寺院僧人听到早晨的钟鼓声起床洗漱,然后大殿早课。每天晚上九点,敲响钟鼓,作为寺院熄灯就寝的号令。寺院平时有重要庆典、迎宾、***、***时,也会敲钟鼓作为礼仪或号令。

钟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属于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古代报时建筑,古代 报时-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时钟鼓怎么报时?

古代的早晚的报时用一个成语来诠释就是“暮鼓晨钟”,鼓楼与钟楼是古代的报时中心。 按习惯,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每更等于一个时辰,即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19时称为定更,又称起更,21时称为二更;23时称为二更;1时称为四更;3时称为五更;5时称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北京的钟鼓楼在古代是干嘛的?

北京钟鼓楼是明清两代北京的城市报时中心,其作用类似于现在的大钟寺。

钟鼓楼最早出现在元代,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是相对独立的两组建筑,紧邻北京中轴线,坐北向南。前面是钟楼,后面是鼓楼,互相衬托,矗立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成为了北京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标

古代报时建筑,古代 报时-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手表、闹钟出现之前,我国古代是如何计时和报时的?

千万不要低估古代老百姓都聪明智慧,古代有不少用来计时的方法,简单介绍几种吧。

刻漏引又称漏刻﹑漏壶,是中国古代的漏水计时器。漏壶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

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漏壶水面上的漏箭由于水面下降而改变位置﹐漏箭对应的刻度来显示时间

后来改进成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当然这种计时器因为水流的速度不够均匀,所以精确度不高。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於《周礼》,《周礼·夏官》中记载有:

“序聚 ”就是根据漏壶的标示按时敲木梆报时的意思。“水火”是控制水温的措施。

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都是泄水型。

由于冬天水易结冰,所以古人想到改用流沙驱动的来记录时间。它的基本原理和刻漏差不多。

《明史·天文志》记载了明朝时期詹希元创造的"五轮沙漏"。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各级轮边上的沙斗里,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旋转,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指向有刻度的仪器圆盘,以此显示时间,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防止沙子流动时被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在《宋学士文集》中记载了沙漏结构,还标出了零件尺寸和齿轮各轮齿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报时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报时建筑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钟鼓楼 报时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