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吻,古代建筑吻兽读音

gkctvgttk 2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角楼的吻兽的介绍?
  2. 中国古代建筑显著的民族特点和外观装饰特征是?
  3. 吻兽在故宫的什么地方?
  4. 山西很多古建文物上都有螭吻,这有什么代表意义?

角楼的吻兽的介绍?

吻兽: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的“避邪物”,传说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为此,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古代建筑吻,古代建筑吻兽读音-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建筑显著的民族特点和外观装饰特征是?

1、创造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2、实行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3、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4、中国古建筑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这些装饰装修构件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传统建筑木装修无论在工艺技术艺术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中装修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建筑吻,古代建筑吻兽读音-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吻兽在故宫什么地方

故宫中最大太和殿上建了10个吻兽。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风、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在这全世界最大最雄伟的木制宫殿群中,巍峨高耸的太和殿(金銮殿)又是整个故宫的中心,太和殿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古代建筑吻,古代建筑吻兽读音-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到太和殿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以及太和殿上面巨大的吻兽,这件吻兽可以说是故宫中非常有名的一个宝贝,它身上可藏着一个秘密。

鸱吻也叫龙吻,大吻,是古建筑中为了避火防雷而专门修建的建筑构件,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经常遇到火灾,于是有越国巫师建议说,在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出入伴随着大雨大浪,如果把这种鱼的形象放在屋顶,就可以起到防火消灾的作用了。于是从那时开始,便塑鸱尾的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柏梁台灾,越巫上压胜之法。起建章宫,设鸱鱼之像与屋脊,以压火灾,即今世鸱吻是也。”

山西很多古建文物上都有螭吻,这有什么代表意义?

“鸱尾(吻)”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的特殊构件,和西方建筑强调立面构图不同,中国建筑对屋顶轮廓有着异乎寻常的喜好,而“鸱尾”即安放于建筑屋顶两头的,最有装饰性的构件。一般而言,古建筑中常用一些和水有关的瑞兽来起到厌胜避火的目的,正脊两端的螭吻也如此,但是螭吻是明清时期确定的叫法,因为其突出了嘴部,而在元代之前,更多的是突出尾部的螭尾。比如:

除了瑞兽厌胜之外,螭吻(尾)也有其实际作用。由于“鸱尾”多烧造或拼接为整体,所以“鸱尾”给正脊、垂脊或戗脊的交接处提供了稳定的结合点,有效地防止了脊瓦的崩落及雨水下漏。

营造学社的刘敦桢教授认为鸱尾之制创建于西汉,《陈书》卷三十一《萧摩诃传》中有“旧制三公黄閤,听事置鸱尾,后主特赐摩诃开黄閤,门施行马,听事、寝堂并置鸱尾”的记载,故认为“鸱尾创于西汉,旧时除宫殿外,惟三公黄閤听事得设之,其余臣庶,非殊恩特赐,不得僭用。而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螭尾也确实是汉代的:

南越王宫博物馆西汉螭尾

北朝以来,云冈石窟、敦煌早期石窟中多有北魏时期的鸱尾形象,延续了东汉以来简洁的造型,颇似张开的双耳。

南北朝时期,螭尾开始发生变化,逐步由鱼尾形变为羽毛状。这是受到了佛教影响,因为佛教中认为鸱是一种神鸟,所以便出现了这样的螭吻:

邺城博物馆螭尾,羽毛状雕刻,可能脱胎于正脊本身的瓪瓦叠脊之翘起。

隋唐以降,鸱尾向着标准化的方向演化,发散的羽毛状变成了两边锯齿状的翼状装饰,而鸱尾如喙一般优美的尾摆得到了进一步塑造。这一时期的中国的鸱尾形象随着建筑技术的扩展进入了朝鲜半岛与日本,成为东亚建筑中比较固定的建筑装饰之一。(日本的金靴子不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鸱尾 太和殿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