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声学建筑,古代声学建筑有哪些

gkctvgttk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声学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声学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京天坛的建筑成就是什么?
  2. 中国古代建筑考古专著?
  3. 天坛有什么历史?

北京天坛的建筑成就是什么

坛庙建筑亦可称为“礼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社会除以“礼”来制约各种建筑的形制以外,同时还有一系列由“礼”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帝王,官吏和民间祭祀天地、日月、名人、祖先的庙、坛、祠均属于这类礼制建筑。由于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坛庙建筑亦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高度成就。

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祈丰收的地方,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古谷之处。原是明、清王朝帝王祭天祈祷的坛庙,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祭祀性建筑群。全坛占地广达270万平方米。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崇文区正阳门外,永定门大街路东。明永乐十八年创建,名天地坛,嘉庆十三年改名天坛,清乾隆、光绪时都曾重修改建。有垣墙两重,形成天圆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的总称。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祈谷坛在北,祈谷。中间有墙相隔,两坛之间有桥相连。天坛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祈年殿是高达38米的三重檐圆形大殿,内中外三层殿柱分别代表四季和12个月、12个时辰。殿院前神道南端的园丘坛为当年帝王祭天处,这里的丘穹宇回音壁更为祭坛增添皇天对话的神秘气氛。解放后进行多次修缮和大面积绿化,使之更加壮丽。现天坛公园占地200公顷,是北京一处即古老又年轻的旅游景点。天坛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代声学建筑,古代声学建筑有哪些-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坛广阔的坛域内,除了古老的祭祀建筑外,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就是那些历经沧桑依旧生机勃勃、茂密葱郁的古柏林了。中国自古就在坛庙四周植松柏,以示尊崇。天坛古柏是明清时期随着天坛的初建、扩建而栽植的,也有少数为元代所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树龄,现颇具规模,坛内古柏达3500余株,集中分布在中轴线祭祀建筑的周围,为祭坛增添了无限的庄重和肃穆,营造出一片清幽静谧的园林景观。

中国古代建筑考古专著?

中国古建筑著作 《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所见年代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古代声学建筑,古代声学建筑有哪些-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坛有什么历史

天坛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祭祀场所。天坛是北京城坛庙建筑中气势宏伟而艺术性最高者,始建于永乐四年,至明嘉靖又经改建成现在规模。

在明清时期的北京,除了紫禁城,***修建的坛庙建筑在北京城建筑中占有较突出地位。因为坛庙具有神权与***相结合的特点,但在建筑形象及设计构思上同样体现了那一时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技巧。

天坛为皇帝祭天及祈祷丰年之所,幅员广阔,占地达280公顷,在南北中轴线上排列着两组使用目的不同的建筑群。南端以祈天的圆丘为主,北端主要为祈祷丰年用的祈年殿,两组建筑间以高出地面2.5米,宽20米,长360米的海漫大道相连接,大道以下两旁大部分空地遍植柏树,以森严静穆的气氛,把高出地表的神道上的建筑衬托得更为注目。

古代声学建筑,古代声学建筑有哪些-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轴线最南端的圜丘是皇帝冬至时祭天场所,全部用汉白玉石砌成,石坛共三层,圆形露天,下层直径五五米,每层都有石栏杆围绕,石坛四周有两重围墙,内墙平面呈圆形,外墙作方形,整个建筑造型单纯洗炼,效果庄严开阔,色彩白色为主,造型上层层收缩,给人以崇高之感。

天坛中最为成功的建筑群为祈年殿,建筑在三层高大的圆形白石台基上,大殿平面作圆形,三重檐逐层向上收缩,深蓝琉璃瓦金顶,红柱彩画,造型稳定,色彩绚丽,通体用木构承接,在艺术上技术上都是极为高超的杰作。

天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天坛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坐落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为我国和世界上专门用于祭天,现存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宏伟壮丽的一处坛庙建筑群。它充满了雄奇神 秘的色彩,有“人间天庭”之称,是我国探索古人宇宙观和我国古典传统文化之源的理想 之地。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用 工14年,建成已有580年的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 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 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 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内外坛北端的围墙高大,均呈 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矮而呈方形,这种北圆南方的建筑形式,象征我国古代“天似盖 笠,地似覆盘”的“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于内坛,南有圜丘坛,北有祈谷坛(祈年殿)等。南北两坛之 间由一条宽阔坦荡的“海墁”大道——“丹陛桥”相连接,组成了一个完整、壮观的建筑 群体,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明初时,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改为四郊分祀,即 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名地坛,祭地祇神);东郊建朝日坛,祭日(名日坛,祭大明之 神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名月坛,祭夜明之神);从此天地坛专门用来祭天祈谷。嘉靖 十三年(1534),正式命名为天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 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为百谷祈求膏雨。第二 次是在冬至日,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此外,如逢夏至旱 情,则在圜丘坛临时举办“常雩礼”或“大雩礼”等求雨祭祀活动。每次祭天典礼都非常 隆重,以表示皇帝对天帝的虔诚与尊崇,从而达到其愚弄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天坛以五大奇妙建筑艺术而闻名中外。(1)圜丘坛,即祭天台;(2)回音壁;(3)三 音石;(4)对话石;(5)祈年殿,俗称无梁殿。其设计之精、构筑之巧、风格之奇和文化 含义之深,在世界古典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久负盛誉,是北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1999年,古老的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文化 瑰宝与共同财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声学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声学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天坛 祭天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