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滩建筑群各建筑风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外滩建筑群各建筑风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外滩租界建筑的艺术风格有?
上海外滩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被称为万国博览会。
ARTDECO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如外滩14号,现上海市总工会(原民国时期交通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北楼(原沙逊大厦)等。希腊宫殿式,如外滩16号,招商银行(原台湾银行)。哥特式建筑,如外滩6号,外型像一座童话城堡,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新古典主义希腊风格,如外滩12号,这座被称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豪华建筑”,现为浦东发展银行(原汇丰银行)。顶楼为哥特式,主体为古典建筑主义特征的外滩13号是海关大楼,这种折衷主义的建筑,外滩的许多建筑都是如此。
上海外滩w酒店的建筑风格?
上海外滩W酒店设计将上海的城市历史与“海派文化”相融合,创新演绎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饱受赞誉的设计公司G.A.Design以流光“异”彩为设计理念,透过富有创意的内部设计展现了老上海情怀与新时代前卫先锋的巧妙结合,打造出一场穿越时间与空间的***之旅。
上海外滩风格和历史?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资公司和美资的旗昌洋行。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过去客运码头的钟楼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滩建筑群各建筑风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滩建筑群各建筑风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