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木构建筑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木构建筑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西现存三座古代木构建筑?
山西现存三座唐代木构建筑,它们是:
南禅寺,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
广仁王庙,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因供奉“水神广仁王”;在现存于世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中,唯一一座道教建筑。与南禅寺同为民间建筑,修建者身份不详。第一眼看到广仁王庙,它仿佛与之前两座唐代大木作不属于一个系统,让人感受不到唐代木构建筑的古朴雄浑;与之相比,蓟县那座辽代的独乐寺倒更像唐代建筑。
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
前两者有明确的建造题记,年代较明确;广仁王庙是依靠寺内唐代石碑中的描述所进行的断代。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建造年代: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宣宗李忱(chén)大中十一年(857),南禅寺正殿为唐德宗李适(kuò)建中三年(782),芮城广仁王庙正殿为唐文宗李昂(áng)大和五年(831)
1.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南禅寺——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阳白乡李家庄
2
广仁王庙——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我国保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是什么?
应该是南禅寺的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县 城二十余公里。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简述中国古建筑中木结构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枱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由于榫卯是铰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层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木结构按连接方式和截面形状分为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裂环、齿板或钉连接的板材结构和胶合木结构。
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地制造的结构。加工简便,发展最早,应用也最广。在中国应用最多的也是这种结构形式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
木结构的各部位常见的叫法如下:
1. 竿(又称柱):支撑木结构主体结构的垂直部件。
2. 梁:水平支撑竿之间的木材构件。
3. 梃(又称斜撑):连接竿和梁,保持结构稳定的斜向支撑。
4. 筋:用于增强角部的立杆。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名称:
梁:横向承受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的木制构件。
枋:纵向承受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的木制构件。
桁:横跨在柱子之间,用来支撑屋面的木制构件。
椽:横向承受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次要构件及屋面的部分重量的木制构件。
棂:用于支撑地板或者屋面的木制构件。
柱:竖直支撑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的木制构件。
雀替:用于支撑斗拱和屋顶的木制构件,通常呈斜角形。
筒子:用于支撑屋顶和天花板的木制构件,通常呈圆柱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木构建筑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木构建筑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