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不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不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中国近代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的情况?
中国近代建筑时间范围划定是从1840年***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大致可分四个发展阶段:
.(1)***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1840—1895)。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借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
(2)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1895—1919)。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3)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1919—1937)。这是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4)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1937—1949)。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停滞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面貌相当庞杂。
为什么古时候有的建筑物经历几百上千年都还好,还现代建的却不行?
古代的建筑,尤其是宫廷和官邸有的都是最好的材料精心的建造,就是所说的工匠精神。现在的建筑为了节省资金而偷工减料,甚至都没良心了,更别说工匠精神了。简单来说和古代建筑相比就是***工程
古代建筑经过经验研究加工等一切来造成,讲究的是质量。还有一点就是做这些工程的人,受那些官府之人或者制造者的威胁做不好有个人自身生命安全。他们自然做的小心翼翼,再者就是古代那些谋生手段多样化,想挣钱必须思考赚钱门路。现在社会人把金钱看的太重,有些工程就是花瓶工程,中看不中用。现在社会吃饭家伙多,很多古代研究总结出来的都没人学,学习新科技。然而这新科技比不过历史的经验。例如山西的悬空寺现在能制造吗。真的有困难
谢邀。其实古代建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结实,,古代建筑的最大的优点就是用材简单并且建造速度快。同时因为大量使用木材,因时间久远、加之自然的破坏、战乱的影响,往往大量的古建筑无法保存下来。
而当代能保留下来的建筑往往都是各个朝代精品中的精品,比如2000多年前的秦长城至今经风傲雪。而这些精品之所以能经历成百上千年风雨屹立不倒,确有它的独到之处,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1.生产管理制度明确。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考工记》记载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的规范要求,叫“程式”,用于指导匠人实际操作。还有专门的部门和官员来管理,如果执行的不好,是会打板子的。
2.古代的手工技术登峰造极,这话在建筑学中同样适用。北宋,编订了建筑施工的标准化文件集《筑城法式》,收集了当时关于城池建筑、堤坝、水闸等的技术、工具、材料和工时等方面的规定。南宋时建筑工程“程式”更不得了,出现了著名的《营造法式》和《木经》。
3.古代匠户制度的实行。匠户最初从元朝开始,明代时在手工业部门实行的是"匠户制",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参加生产,而且世代相继,地位低微,收入比较低。
而且,父母是匠户,子女也必须是,永生永世无法改变。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成为技艺精湛的匠户,才能获得相对的优待条件。
而且一手好的技术,能成为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改朝换代之时,他们总是被优待的。
4.严厉的工程查验准则,不敢偷工减料。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榜首,实名制。如今的建筑,工程监管合格了,签完字以后就算是交工了。但在古代,这可是终生负责啊。万一在某时,你修的屋子坏了,拖出去砍了,没有丝毫幸存的可能。一砖一瓦上都留有建造者的姓名,除了问你,直接找到你。太绝了
明人祝允明的《野记》记述了一则轶事:〝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翻译过来,就是一段有些恐怖的故事:明初修建南京城,为了使城墙更加坚固,用石灰、桐油、糯米汁制成的夹浆来浇灌墙体,朱元璋还时常亲自到工场监工。城墙是分段包干的,老朱随便走到一处,叫人砸开夹浆检查,如果发现〝稍杂泥壤〞,立即就将这一段工程的监工、包工头、工匠通通捆起来,塞进墙垣的空隙处死。官吏与工匠不敢造次,将南京城修得固若金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不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不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