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抗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抗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穿斗式构架的建筑更有利于抗风抗震?
是的,穿斗式构架能够把从外界来的力给卸载掉,这样就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坏。
穿斗式构架: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
古代抗震建筑中悬空寺是何时策划修建的?
永泰悬空寺又称为广岩寺,在永泰县城东葛岭山腰,距县城17公里。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在岩下建佛亭。明中叶,扩建为寺,依岩藏洞,巨石当瓦,构筑奇异。万历十九年(1591年),增建天泉阁5间,用百余根杉木纵横交错地支架于悬崖峭壁前沿,背依千片岩,面临百丈深谷,宛若空中楼阁。
为什么现存的古代建筑抗震要远比现在混凝土制建造的强?为什么?
钢筋混凝土结构脆性大,易开裂。而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榫卯结构的,圆木屋架之间相互拉扯而且允许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既牢固有有韧性,是我国独特的建筑方式,因为这种易变形但不易开裂崩坏特性使得古建筑的抗震性能比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要好。还有一个原因是古建筑用料一般较好,如果是用很差的木头那么古建筑也不会存留至今。
因为那些古建筑都是花费大价钱盖起来的,用来对比的现代建筑多数都是非常廉价的产品,自然会得到这种印象了……
补充一个例子:建造故宫用的香楠木,每尺大约价银九分的样子。如果太和殿完全用香楠木建造,在不考虑「神木(特别大的原木)」、「大木(比神木小的大原木)」运输成本的情况下(神木的运价估计约银万两左右)。
太和殿平均每平米用木材2立方米,折合白银5两5钱5分。
5两5钱5分在明代中后期,相当于一个重体力劳动者约80~111天的收入。
一个平米,光材料费用就16000元……这还是在香楠木比较多的明朝。放到清朝,那就更贵了。清朝为了砍楠木,都砍到广东海南去了。最后,太和殿重建时主要用的都是比较廉价的木材……
这么高的成本建造起来的建筑,抗震性好点,应该是正常的吧?
作为生活在皇城边上的现代人,我们对曾经的三河平谷地震有什么看法?
上着地震概论的课程,老师口中三河、平谷地震几个简单的字眼,入我耳朵,我的内心被惊到了。身为平谷人,我却不知道平谷曾经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地震,我感到愧疚。
1679年9月(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河北省北部燕山地震带发生大地震,震级约为8级,震中位于河北省大广县夏垫镇。这次地震是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知名历史地震之一,是北京附近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
据史料记载,以河北省三河县和北京市平谷区的灾情最为严重,震中烈度为XI度。三河县震后城墙和房屋存者无多,全城只剩下房屋50间左右,地面开裂,黑水兼沙涌出。平谷境内远近当然一空,了无障隔,山崩地陷,裂地涌水,土砾成丘,尸骸枕藉,官民死伤不计其数。
虽然这次地震灾情严重,但它却推动封建统治者革除弊政。那时的康熙皇帝迅速作出了反应,他“发内帑银十万两”赈恤灾民,他号召“官绅富民”捐资助赈,并对朝政得失认真地作了一次全面的政治检讨和反思,康熙首先自身革除弊政,还特别强调革除弊政的关键在于***率先垂范。革除弊政这些措施虽然不能根本解决封建政治的本质所决定的特权阶级同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但也确实限制了超出封建律法范围对人民的过度掠夺和肆意横暴,从而有利于推进吏治的清明和社会的稳定。
现在的平谷,风景很美,可是能有多少人知道并且了解曾经在这个美丽的平谷发生过约八级的大地震。我会牢牢记住这次的地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抗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抗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