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西方建筑方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西方建筑方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洲古代建筑楼梯怎样建造?
都是以顺时针方向环绕上升的楼梯,是为了令任何可能爬上楼梯的敌人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大多数士兵都右手挥剑,这意味着他们的挥舞动作将被内壁阻碍,
正如顺时针旋转阻碍了攻击者一样,该结构也有利于城堡的防御者。当他们下行时,他们可以将剑挥成与外壁曲线相匹配的弧形,并利用内壁作为局部盾牌。
西方建筑史发展历程?
西方建筑发展史:
3、罗马式(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 10-12世纪
4、哥特式:11世纪起源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
5、文艺复兴时期: 生于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
6、帕拉第蒂母题圣彼得堡
7、手法主义:16世纪晚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8、巴洛克式:17世纪~18世纪
9、洛可可风格:18世纪—20世纪
中西建筑文化十大差异?
一、中西建筑材料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成为“木材的史书”,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斗拱与柱子
而西方则以石块为主, 称为“石头的史书”,以柱子为“基本词汇”
二、中西建筑色彩的差异
从中西建筑的装***彩来看,中国的色彩比较单一,通常以一种为主,其余几种色彩并用。这与中国哲学、政治、***紧密结合,用来分尊卑、别贵贱。而西方则百彩竞艳,充满了狂热的宗教色彩甚至于非理性的迷狂因素。中国除了一些宫殿颜色比较鲜艳以外,其他都比较朴素简洁优雅。
三、中西建筑布局的差异
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是一种“集体”的美。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巴黎卢浮宫为例,它***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景象。
四、中西建筑发展的差异
1、从建筑材料上看: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2、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3、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
后者则***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明代建筑特色
明代(公元1368—1644年),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均为后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于明代的规划和经营,清代帝王的宫殿也是在明宫殿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完善而来的。这一时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的,建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继续大力修筑宏伟的防御建筑——长城,长城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建筑水平达到最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西方建筑方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西方建筑方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