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木材建筑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木材建筑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把树木加工成木板的?
- 古时候的楼梯都是用木头造的吗?
- 古代的木料是拿皮箱来浸泡吗?
- 古建木结构一般用什么木材?
- 为何古代中国的建筑大部分都用木头作为建筑材料,而西方国家却是石头,是他们不懂榫卯吗?
古时候的人是如何把树木加工成木板的?
古时候的人把树木加工成木板,唯一的办法是用斧头。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生产水平较低,人们如果想得到木板,没有合适的工具,唯一的办法只能用斧头来加工木板。在鲁班发明锯子之前,人们要想得到木板,只能用斧头一点点的将木材劈开,在一点点的用斧头将木材劈成一定厚度的木板。锯子发明之后,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可以用锯子来加工木板。但由于古时候对木板的光洁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民间,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直接用斧头来加工木板。
古时候的楼梯都是用木头造的吗?
古代楼梯多用木材、石材和砖,具体要根据建筑的形制、材质和实际需要确定。古代虽然没有水泥,但古人的一些粘合材料也是非常先进的,所以用砖石做楼梯并没有什么困难。
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栏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所以楼梯也多用木材。但并不是所有楼房都是木质的,也不是所有楼梯都用木材。
古代的木料是拿皮箱来浸泡吗?
不是
中国古代的木料要做到防潮,防腐,防虫的方法有:
2、建筑用的木材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在特殊液体里浸泡过晒干并刷上一层胶,建造后需要涂上一层漆,这样水分不能进入,蛀虫也不能生存。
古建木结构一般用什么木材?
古建筑中常用的木材,一般为原木和锯成片的板方材,大木中最常用的是杉(SHAN)木,同时也有用到松木、粟木、榉木、柏木、楠木等,具体如下:
1、杉(SHAN)木。多用于厅堂及亭台楼阁木结构中的柱子、桁条、椽条、望板楣檐、勒望条等。杉木的抗腐性能和抗压性能稳定,不易被虫蛀,且木材自重轻不易变形,是较为理想的建筑材料,抗压腕力的刚性是很好的,抗震性能也不错。
2、松。在古建筑中用的不太广泛,一般柱、梁、枋、桁等都不用松木做,它的硬度好于杉木,但防腐防虫性却不及杉木,加之松木的挠度较大,易开裂变形,而且处理不好油囊日后还有渗油的问题。在过分考虑成本时才用松木,但需做好防腐防虫措施后再用。常用于一些草架部分和一些轩内的弯椽与草望板上。
3、粟木、榉木。 此二种为材质坚韧的木材,古建筑中常用于做一些承重的构架上,如开间的骑门梁、进深的大梁、花篮厅的花篮大梁及转角梁垫、柱眼门木梢等。
4、柏木。常用作装修(或小木作)及槛、实拼门中的木梢、过墙板上的插横板,工具中做木锤,瓦工中的罗谷抄板,也有用来做扁做大梁的。
5、香樟。常用做弯椽,弯件转角和木雕件如楼梯转角扶手、佛像、美人靠(吴王靠)的脚料、花板、斗拱昂等(也是过去民间做衣柜、食物箱的材料)
6、楠木。一般只有用在殿宇、宫殿及高档厅堂建设中用楠木做柱、梁江南一些花厅也有部分梁、柱或部分装修用楠木的。
7、银杏木。 常用于高级的木装修上。由于它不易变形,木质细腻光滑又易于雕刻,常用于厅堂中的木装修、地罩,匾额,抱对,招牌及精细雕刻的夹堂板上。
为何古代中国的建筑大部分都用木头作为建筑材料,而西方国家却是石头,是他们不懂榫卯吗?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没那么多扯淡的什么文化啊,自信啊,都想多了。
就是因为材料获取难度问题。
早期中国建筑多木头,是因为木材获取难度低,相对石材获取难度高,所以石材都用来做宫殿,墓穴等重要建筑。
因为木头多,所以工人们都花心思研究木头建筑工艺,相应的木头建筑工艺自然也就发达。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木头被***光了,木头的价格和获取难度都直线上升,连皇帝盖宫殿都很难找到合适的木头,建筑的主材料也就变成了砖瓦结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木材建筑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木材建筑技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