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图片

gkctvgttk 4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木质微缩建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木质微缩建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阿房宫的五座楼叫什么?
  2. 长春世界风景园怎么样?
  3. 在农村建设一个小型的传统农耕博物馆,大家觉得可行吗?

阿房宫的五座楼叫什么

阿房的五座楼叫:前殿、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上林苑

前殿

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图片-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阿房宫的主体宫殿。史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2年至2007年的考古研究成果,阿房宫前殿占地约80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兰池宫

秦始皇的一座寝宫,又名仙岛。因筑于兰池之畔而名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地理志》相关史料,以微缩形式营造,高7.35米,长宽16米x16米。为了突出其“仙岛”氛围,建宫于兰池之中。

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图片-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天台

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 米x16.8米,高19.8米。

祭地坛

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古代木质微缩建筑图片-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房宫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 。“稷”为谷神 。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重现的祭地坛,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米 x16米,高11米。

上林苑

阿房宫的五座楼分别叫——磁石门,兰池宫,上天台,祭地坛,上林苑。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位于陕西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处,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长春世界风景园怎么样?

坐102,乐群街下车,转101路就能到长春世界风景园,还是很不错的长春世界风景园位于长春市二道区劝农山镇,占地138公顷。园内汇集了世界上近四十个国家、近百个著名人文、自然景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微缩景观公园。 “游一园之景、观世界风光”,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代与现代、蛮荒与文明、东方与西方风格各异的景观与建筑,感受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领略到世界各地的秀美风光。在这里四季都有美景可赏,春踏芳草地,夏游碧波池,秋赏长娥月,冬登风雪楼。

农村建设一个小型的传统农耕博物馆,大家觉得可行吗?

这个想法挺超前,末来必定是冷门。只要能收集到各个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传统农耕器具,包括农村生活中各时期使用的农具,生畜的鞍、架、犁,农民使用的锄、镰刀等等。将来必然会吸引人们的光顾,而且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财富。


前天刚刚去参观了一个民俗博物馆,非常震撼。所谓的民俗博物馆,其实就是传统农耕博物馆。一溜儿十几间房屋内外都摆满了展品,琳琅满目的展品都是过去农耕时代的农村老物件,一件件让人的思绪不禁回到从前。这个博物馆目前已经注册,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

在我的老家,近一里长的街道两侧也有十几家民俗博物馆,各家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屋里放不下,又摆到了大街上。也大都是农耕时代的老物件,有盛粮食和水的大缸、木桶,有牛槽、猪食槽,有碌碡、石磨、石碾,有种小麦的耩子等,还有古旧的桌、椅、箱、柜和其它些老旧的生活用品等。这些都是过去的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看着这些老物件,过去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历历在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品件已经派不上用场。但他们是那一个时代的印记。特别是随着***总书记提出“看得见,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老物件又有了大用场。像我们村,就是从一家开始收藏、建设民俗博物馆发展到现在十几家。他们走村串乡,专门收购这样的老物件,从而建成了博物馆。这些老物件由于有历史、有故事,也进入了很多农村草根收藏家的视野。他们寄情于物,相互切磋交流,不仅留住了乡愁,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物件不了解,建一个农耕博物馆,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回望历史,回顾前人的生产生活场景,非常有必要。

从我们村的实践看,在农村建一个小型的农耕博物馆完全可行。平时可以让人们参观学习,一些展品也可作为商品出售。像过去的猪食槽,都是石匠用一整块石头凿的,现在好多景点买了去养鱼、种睡莲。好多农村过去摧毁的石磨石碾现在又花高价支了起来,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在一些农家乐田园综合体,也用这些老物件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所以我认为建一个小型的农耕博物馆,兼具展览和出售的功能,完全可行。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针对题主的这个问题,说说个人的看法:

一、作为一个农村旅游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可行的

建传统农耕博物馆,这是一种对农耕文化的传承,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年代越久越有意义,对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是他们少见或不曾见的,确实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参观欲,对推动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靠建传统农耕博物馆立马变现能力是有限的

若是处于成熟农村旅游产业区域内,将此项参观门票与其他项目绑定,是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若单独靠收取参观门票,那就不得不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1、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是谁?

2、他们凭什么愿意买单?

3、这种服务市场潜力有多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木质微缩建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木质微缩建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阿房宫 农耕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