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门口石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门口石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大户人家门槛两边立着两个像鼓的圆石头叫什么名?
叫抱鼓石。
抱鼓石是汉族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抱鼓石是中国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
抱鼓石可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抱鼓石鼓顶的狮子是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
抱鼓石并非"门当户对"的门当,但可作为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
北京四合院门口的左右都有两个石墩,叫什么?做什么用的?
门墩是在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或中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石头。枕石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又叫抱鼓石。抱鼓石也有方、圆两种造型。门礅的雕刻颇为讲究,选材考究,工艺精湛,雕刻物栩栩如生。
圆石鼓的两侧图案以转角莲最为常见,讲究的可以做成其它图案,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个狮子)图案。
圆鼓上面一般为兽形,上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俗称狮子狗),方鼓子也多雕饰。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精美的石刻工艺品。关于门墩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还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
门枕石早在汉代(公元前 206年~公元 220年)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就开始使用了。或许从那时起,经过逐步演化,才成了现在见到的门墩了吧。
在门枕石的外侧雕刻饰物,似乎很早以前就有了。例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北魏文成帝(公元 452~465 年在位)皇后陵墓的石券门。这个门的门枕石外侧就做成了虎头的样子。
门口的石鼓有什么讲究?
1、石鼓在古时候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如今在风水里,门口摆放石鼓是一种镇宅旺财的做法,所以大门口摆放石鼓是一件好事。而石鼓在摆放是需注意禁忌过大、禁忌图案不吉利。
2、在讲封建等级的年代,无功名者门前是不可立“鼓”的。倘若要装点门脸,显示富有,也可以立把门枕石起得像石鼓那样高,但只是傍于门前的装饰性部分要取方形,区别于“鼓”,再高仍称“墩”。因此,封建社会中衙门门口会放置大鼓,权贵门口则有权利放置石鼓,石鼓上的图案又有很多对身份的区分,普通老百姓只能放门枕石,所以石鼓代表了非富即贵的意义。
古建筑门前的石狮子有什么规制吗?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石雕刻成各种狮子形状,主要是用以镇守陵墓,起到驱魔辟邪之功用。这是由于佛经对狮子的推崇,成为古人心目中高贵的“灵兽"。
大家知道,狮子的故乡在印度、非洲和南美等地。据史书记载,第一头狮子出现在中国的时候,是在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由安息国王进献。四川雅安高颐墓前的石狮子,据考证就是现存我国最古老的东汉遗物。
陕西咸阳市唐顺陵的唐代石狮,是现存石狮中较突出的杰作。它头披卷毛,昂首挺胸,四爪抓地,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彰显***帝国不可一世的气概。
用石狮守门,是明代以后,先是用于宫殿、府弟、寺庙等门前,以壮威观。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连门楣、檐角、栏杆等部位也多饰以石狮。这时候,石狮的形态,也趋向于慈爱嘻乐之状。
比如金代所建芦沟桥两旁,共有104个雕柱。每斤柱头上都刻着玲玲活泼的石狮子,每只石狮又负藏着几只小狮子,最小的仅几厘米,不易数清。所以就有“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俗语。
综上,古建中石狮规制并无定例,关键看其功用,取诸形态而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门口石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门口石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