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修建衙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修建衙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衙门为什么叫寺?
中国的“寺”和“庙”是两个不同的名词。当时的“寺”专指官舍,官署,而“庙”的地位是高于“寺”的,一般是朝堂的代称,“太庙”就是皇帝供奉祭祀先祖的地方。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首次以“寺”为佛家活动场所命名。又经过了许多年,随着佛教信仰的普及,地位的提高,“寺”与“庙”就合成了一个词。
中国古代的国家并非政教合一的体制,统治者对佛教的信仰,明显不如对于祖先崇拜来得虔诚。所以“寺”的地位,始终没有超越“庙”的地位。***供奉祖先的地方仍然叫“太庙”而不是“太寺”,朝廷褒奖先贤的地方则叫“文庙”和“武庙”。
寺”最初是指中央的官府衙门。东汉时,因为皇帝一个梦,“寺”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大约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时,印度创立了佛教,随后传到周边地区。
据《魏书》记载:东汉明帝刘庄某天问大臣,他梦见一个“金人”,“身长丈六”,“项有白光”,绕着殿宇飞行,这是何意?
一个大臣说,西方有神名佛,就和陛下梦中所见的一样。汉明帝于是派使者去印度取经。
东汉使者将两个僧人迎到都城洛阳,还为僧人修建住处叫“白马寺”,喻住处形同官署,规格很高。这之后,所有僧人住处渐渐都被称作“寺”了。
古代现存最完好的四大衙门?
1、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2、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3、总督署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堂外有砖砌的13米见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
4、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侧,霍州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原占地面积38500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三个建筑群。岁月沧桑,天灾战祸,州署现存面积为18700平方米。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
霍州署亲民堂,就是大堂。大堂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
大堂面阔、进深各五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修建衙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修建衙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