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造建筑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造建筑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四大建筑师?
1、鲁班
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盤、班输、鲁般。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裏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宇文恺
宇文恺(555年~612年)宇文恺,姓宇文,名恺,字安乐,祖上是鲜卑人。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内),後徒居长安。出生于长安城(今西安市西北部)。出身于武将功臣世家。宇文恺是中国隋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
3、李春
隋代造桥匠师。李春是隋代的壹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
4、李诫
李诫(公元?—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今河南新郑)人。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师。很早就做了曹州济阴县县尉。哲宗元右七年(1092年)被调到东京任将作监主薄。营建了不少宫廷建筑。精巧华丽者如五王邸、朱雀门、太庙等。
5、张志纯
古代中国如何制瓦?
古代的瓦分为两种:一种是琉璃瓦,用来盖宫殿、庙宇、官宦人家、牌坊等建筑,另一种是沟瓦,普通老百姓的房屋使用。
两种瓦都是用脱模工艺制出,琉璃瓦的原料讲究,在泥里加入了沙的成分,沟瓦只用泥土制作。
两种瓦制出泥胚后,经阴干,再烧制(琉璃瓦在烧制前,在瓦的凸面刷彩色釉),烧制方法略有不同。
严格地讲,琉璃瓦已经属于“陶器”了,而沟瓦,只能算“瓦器”,没琉璃瓦结实耐用,更没有琉璃瓦漂亮。
当然只是简单的回答一下,细节和诀窍是太多了。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有?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有:
2、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
3、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枋、影壁等。
4、陵墓建筑: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殿等。
7、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
9、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宫、庙、观,***的***寺,***教的礼拜堂等。
古代是怎样生产水泥的?
在中国古代,建筑粘合剂主要是石灰,由石灰石高温煅烧而成。因为古代燃料价格高,石灰成本还比较高,所以穿越***里经常有路人做水泥的桥段。但在古代的物质条件下,即使是路人也无法生产出具有普及性质的现代水泥。
第一;高温煅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石灰石中的钙和粘土中的硅才能形成硅酸钙。1500-1600的温度要长期保持,唐宋时期可能会实现,但只能是一点点实验品。几乎不可能普及。就算烧硅酸钙不花钱,下一步还是会有很大的苦难。
第二;原料,石灰石,粘土很容易得到,但类似火山灰的***材料就没那么容易了。在现代工业体系下,发电厂的粉煤灰和高炉的矿渣都可以利用。这些都是工业副产品和废物利用,所以成本低,来源广。但是这些东西在古代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三;即使找到了类似的材料,还有一个更难的关口在等着,那就是磨粉技术。水泥组合物中的所有组分必须处于非常细的粉末状态。现代技术使用大型球磨机和空气分离来实现粉末化。熟料、辅渣、石膏都需要加工成极细粉,这个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
粉状原料球磨机
第四;烘干对大家来说并不难理解。水泥湿了就凝固成块,基本就废了。因此,水泥中的所有成分必须绝对干燥,含水量要严格控制。这是自然干燥无法实现的。现代技术是用沸腾炉来干燥***材料。它需要一个高速鼓风机。炉内燃料在炉内上下翻腾,如同沸水,处于沸腾状态。燃料以悬浮空状态燃烧,加热空气体,然后用这些高温空气体烘干原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造建筑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造建筑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