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宽度单位,古代建筑宽度单位有哪些

gkctvgttk 6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宽度单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宽度单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宽度单位?
  2. 古代有哪些长度单位?
  3. 古代道的宽度?

古代宽度单位?

古 代 的长度单位:肘、虎口、掌。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

古代有哪些长度单位?

尺:是个标识(zhi志),本义:十寸。

古代建筑宽度单位,古代建筑宽度单位有哪些-第1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

最初的年代里,男人手掌伸展,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谓之“尺”。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女子手掌伸展,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则谓之“咫”。

古代建筑宽度单位,古代建筑宽度单位有哪些-第2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古代建筑宽度单位,古代建筑宽度单位有哪些-第3张图片-建筑时空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1、寸 这是小篆中“寸”的写法,“寸”字的上面是“又”,即一手,“又”下一小横为指事符号,指出中医学上诊脉之处,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长度单位“寸”就是古人根据这一距离来确定的。

“寸”在长度单位中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因此又引申出“极短”或“极小”的意思。如“寸步难行”的“寸”,就是比喻“极短”的意思,还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的“寸”都是短小的意思。2、尺 尺的长度是伸开右手,张开拇指与食指后其间的距离。许慎则认为“尺”是在“寸”的长度基础上确定的。《说文解字•尺部》:“尺,十寸也。”一尺等于十寸,所以尺大概是二十厘米到三十几厘米的长度。3、寻、仞 “寻”也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说文解字•寸部》:“度人之两倍为寻,八尺也。”这是说“寻”相当于一个人两臂张开所示的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大概是一米五六到两米四五的长度。《说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寻。”说明仞和寻的长度是一样的。4、丈 《说文解字•十部》:“丈,十尺也,从又,持十。”其中的“又”就是“手”,手持“十”,表示十尺就是一丈,所以一丈就是两米到三米多的长度,根据古代的尺码,一个成年的男子约有一丈高,所以古人称成年男子为“丈夫”,而称那些身形高大的男子为“大丈夫”。后来妻子称自己的男人也叫“丈夫”,其中自然有褒称之意。但是实际上古代很少有人能长到两米,所以这是一种略为夸张的说法。5、常 常与寻有关,“寻味八尺,倍寻以常”,因此,常是寻的两倍,大概是三米到四米多的长度。正是因为寻与常有关,后来,它们就经常被用在一起,组成“寻常”,意思就是平常、普通。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除此以外,毫、厘、跬、咫、里等长度单位也是古代常用的,例如“咫尺天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这些在使用古代长度的同时,还对它的意思进行了引申,表达了更加深远的意思。

古代道的宽度?

因地而异。
因为古代道路的建设依据地形、气候、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设计不同地区和用途的道路宽度也不相同。
一些主要交通道路一般要求较为宽阔,如宫廷大道、官道、商道等,宽度约在15米到35米之间;而一些小型的山间小道或者临时修建的临时道路则往往非常狭窄。
总体而言,古代道路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和高速公路的情况下,经常需要人、马车、货物和其他动物交通,因此设计要考虑交通量和通行安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宽度单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宽度单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长度 古代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