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济水建筑装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济水建筑装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相信了司马懿不动杀机的允诺?
因为在此之前司马懿的形象一直是老好人!
我们现在看司马懿阴险狡诈,那是因为我们开了天眼,看到了全部历史过程。
而在高平陵兵变之前,司马懿是儒学大族的代表,他这一派信奉“礼法”,十分守儒教那一套规矩,司马懿本身形象高大,又擅长韬晦之术,曹爽没有看透司马懿实属正常。
就连蒋济这样的官场老手都被司马懿骗了,司马懿让蒋济劝曹爽投降,承诺保住曹爽性命,最后司马懿出尔反尔,蒋济认为自己坑了曹爽,因此抑郁而终。
虽然有说法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但这种观点在当时并非主流,只是少部分人才看到的事情,显然曹爽不属于那少部分识人之才。
在曹爽眼中,或许他把司马懿当成伊尹霍光也有可能,他还真以为司马懿要“匡扶”自己的过失辅佐曹魏皇帝呢。
司马懿把所有路都堵死了,只留下一个口子。曹爽形势被动又顾忌家人,内心崩溃之后别无选择,只能寄希望于不杀的许诺。
高平陵之变事发突然,完全出乎曹爽预料——他敢带曹氏兄弟一起出城,说明他对司马懿完全放松了警惕。而司马懿以正义、高压的态势发布宣言,又给了曹爽致命一击。这份宣言名义上是写给皇帝的奏本,其实就是给曹爽看的,告诉他洛阳城已被完全掌控,而且兴兵还有太后支持的合法性。关键的关键,曹爽兄弟几人的家眷都在城中,这个是最要命的。曹爽一下子被整蒙圈,“迫窘不知所为”。
唬住曹爽占据主动,司马懿开始攻心——也就是骗。在宣言中他明确提出了处置曹爽等人的方案,即罢免兵权,“以侯就第”。给曹爽等人留了条退路,以防止发生激变。之后又派两拨人分别对曹爽做思想工作:让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晓以大义,让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宽心许诺,并指洛水为誓。此外太尉蒋济还亲自写信相劝,成为压垮曹爽的最后一株稻草。蒋济和曹爽关系还不错,只是与之政见不同,他的信起到了关键作用。曹爽情绪完全被司马懿牵引,由惊慌到焦灼再到心存侥幸,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至于大司农桓范,以及曹爽的司马鲁芝、主簿杨综等人提出的带天子去许昌,然后兴兵勤王的策略,其实操作性并不强,曹爽兄弟集体沉默就很能说明问题。真那样的话等于逼反了司马懿,他若强加一个挟持天子的罪名兴兵,曹爽得胜的几率也很渺茫。而且家眷在司马懿手里也会投鼠忌器。路路不通,顾虑重重,也难怪曹羲等人“默然不从”。
司马懿为这事准备了好长时间,又养死士又装病的,而且不管怎么装他都不辞职,占着太傅的位置不撒手。从司马懿迅速而有序的兵变节奏中也能看出,他早已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想得非常清楚,自然也不会缺少曹爽不降,以及挟持天子起兵的预案。桓范出城司马懿并不在意,而且断定曹爽不会听从也能证明这一点,因为他攥住了曹爽的命门。还有一点,已经18岁的小皇帝曹芳和曹爽并非一条心,他如果站出来支持曹爽,哪怕斡旋一下,司马懿都很难得逞。这点应该也在司马懿的算计之中。
曹爽放弃兵权后即被司马懿软禁和监视,他以向司马懿要粮食和蔬菜的方式试探,司马懿***装吃惊并表达歉意,曹爽也就此宽心。他哪知道,此时的司马懿正在给他罗织罪名,磨刀霍霍呢。
第一,司马懿做戏做的太真了,司马懿早先为了明哲保身,就以装病欺骗过曹爽。在高平陵***中,司马懿更是把戏演到极致,以洛水为誓,说一定会保护曹爽性命的周全,这就完全让曹爽相信司马懿不会失信的。
第二,朝中太尉蒋济、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一帮人都跟着劝曹爽放弃抵抗,所谓失道寡助,舆论让曹爽成了孤家寡人,所以想了一夜之后,曹爽还是决定“听人劝,吃饱饭”,一个手握兵权的人,就这样把尖刀的刀把交给了对手。所以说曹爽的投降,有一部分是舆论所引导的。等到他被杀,蒋济、陈泰这些元老后悔也来不及了,蒋济更是因此郁郁而终。
第三,曹爽是个胸无大志的人,他只想贪图富贵,“作富家翁”,所以在权利和富贵之间,曹爽放弃了权利。
其实曹爽心里明白自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首先司马懿有号召力,他的行动可以说是拨乱反正,众望所归,而曹爽膨胀以后任用亲信,中饱私囊,迁禁郭太后,甚至强占曹芳后宫才人自用,起居用度与天子无异,太多的大逆不道,已经导致***人怨,对抗下去最终曹爽也难逃一死。
除了投降,曹爽没得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济水建筑装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济水建筑装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