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连坐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连坐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一人获罪,全家遭殃”始于公孙鞅的连坐之法吗?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先说结论:
1、连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制度,在商鞅把它正式确立为一种法律制度之前,已经有施行。
2、连坐的范围很广,不仅仅限于家中的亲属。
“坐”是入罪的意思,“连坐”就是牵连入罪。本人无罪,但是因为和罪犯有关联,因此被牵连受到惩罚,就是连坐。
连坐的思想渊源,与法家思想有着紧密联系的。法家思想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重刑主义,讲求“以刑去刑”,也就是***取严酷的法律惩罚来达到遏制犯罪的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最早推行什伍连坐制后,梁国、魏国等也纷纷效仿。《管子·立政》曰:“十家为什,伍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罚有罪不独及”。梁国***用的是“一家犯罪,四家坐之”。
秦孝公时期,商鞅始在秦国进行变法,他总结了李悝变法的经验,提出“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的主张。商鞅所施行的什伍连坐,即表明连坐制度在秦国形成,也意味着连坐正式成为一种法律制度。
商鞅说:“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意思是:***用重刑并建立连坐制度,那么心胸狭隘、性格急躁的人就不敢掐架,凶狠强悍的人便不再敢争斗,懒惰的人不再到处游荡,喜欢挥霍的人也不再会下作,花言巧语、心怀叵测的人就不敢再进行欺诈。
商鞅变法以来,连坐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不仅仅限于亲属之间,邻里之间、官吏之间、军队的将校之间都可以连坐。
古代“一人获罪,全家遭殃”是始于公孙鞅的连坐之法。
商鞅的连坐法,一人犯法,与之相关的父母妻儿都要受到牵连;相关的族人,亲戚朋友老师都要受到连累,是古代非常不公平、极奇残忍的刑法,以牵制人们不要犯法,十分的残酷。
公孙鞅又叫卫鞅、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年轻时十分喜欢刑法学说,曾任魏国国相公叔痤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曾向魏惠王举荐卫鞅“商鞅年轻有才,可当国相治理国家,”并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然而,惠王没有用也没杀商鞅。
商鞅见在魏国无法施展报复,无用武之地,于是跑到了秦国,经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见,三见秦孝公,谈论治国之道与强国之术后,秦孝公对商鞅非常赏识,开始了商鞅变法,连坐之法便其中之一。
举个例子,一个官府缉拿的逃犯,跑到旅馆,身上没有任何证件,旅馆老板收留了他,老板就是共犯,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要被株连,这就是连坐之法。
商鞅变法触及秦国权贵的利益,以朝中元老甘龙、大臣杜挚就公开反对,幸得秦孝公想要富国强兵,坚持变法。
商鞅性格耿直,变法初期,太子触犯了法律,由于是太子是王位继承人,不能对他施以刑法,商鞅就对太子的右傅公子虔施于严厉的刑法。
秦孝公去逝后,太子继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缉拿商鞅。
商鞅得知后,匆忙逃亡至边关,来到旅舍,欲投宿,旅舍老板不识商鞅,见商鞅身上无任何证件,以商鞅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要治罪,不敢收留,拒绝了商鞅投宿。
最终,商鞅被秦惠王擒住,灭了其全家,一个助秦国强大,称雄四方的变法第一人,最终下场被车裂,令人唏嘘不已。
连坐、诛连,满门抄斩,诛灭九族、十族。起于何时,无考!但肯定早于商鞅变法之前,流毒影响到现代!“一人获罪,全家遭殃”,不仅全家遭殃这么简单,亲戚、朋友、老师,什么瓜藤亲都不能幸免,所谓的斩尽杀绝,不留祸根,是封建社会的最残暴、最野蛮的刑法!当然,刑罚有轻重,重的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轻一点的砍头,大明朝还别出心裁的发明了新的***:剥皮萱草!轻犯、从犯有流放三千里,为奴隶的,女人被霸占,。需要说明的是,到了民国,封建社会早已不存在了,现代文明社会了,凌迟,砍头高挂城门一至延续到1949!
战国时期一共有几次大型变法?
战国时期一共有七次大型变法,每次变法都成就了一个强国,每个强国都有了一段辉煌岁月,有的强国甚至最终成为了统一天下的霸国。
1、魏国李悝变法
魏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因为他的出身不光彩,并不是周王室自愿分封的诸侯国,而是以家臣身份坐大后,瓜分了老东家而自立为国的新战国。因此为了稳定国家,避免被其它国家灭亡,魏国第一任国君魏文侯率先在魏国进行了变法,其政治与军事快速成为了天下第一霸主。
李悝是法家的先驱人物,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因此在魏国得以施展,最终在魏国变***成,使魏国从一个小国变成了一个富国。吴起则是兵法两家皆通的能人,也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在河西之战训练魏武卒,成就了战国之世第一支强军。魏国国富兵强,于是四处掠地,消灭了中山国,占了秦国河西之地千里,灭了梁国等等。吴起带魏武卒与天下大小七十六战,无一败绩。
2、秦国商鞅变法
魏国占了秦国河西之地,几代秦国国君都想收复失地。在秦简公时,秦国起兵五十万伐魏,结果吴起以五万武卒击溃秦军先锋部队,然后秦军兵败如山倒,河西之地全部被魏国占领。之后秦献公与魏国大战二十多年,意在收复河西,结果自已反在少梁之战中殒命。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穷弱,于是招奇人异士强秦。法家名士卫鞅受秦孝公《求贤令》感召,入秦变法,君臣二人同心同德,变法二十又三年,终于强秦成功。于是秦人出关伐魏,收复了河西之地;又迁都咸阳,意在威慑六国,统一天下。
3、韩国申不害变法
韩国从晋国分出来后,灭了郑国,并把都城迁到郑国首都,取名新郑。韩国灭郑后,国势日微,眼看魏国如日中天,赵国也军力强盛,韩昭侯坐不住了。于是韩国聘请法家名士申不害前来治韩,申不害在韩国以术治韩十又九年,取得了“劲韩”的光荣称号,终申子之身,无敢侵韩者。
4、齐国齐威王变法
齐威王田因齐是一代雄主,他英明神武,在齐国广开言路,以法家势治派治齐,重在整顿吏治,惩治贪腐。齐国变法是为了加强吏治,权集国家力量。因为经济上的建设在春秋时代,管仲已经变法处理了,齐威王的变法在齐国是第二次了。田因齐治齐国吏治,跟后世的朱元璋有类似之处,对于酷吏贪官都杀伐果断,手段残酷。据传,田因齐在广场上一次烹杀数百贪官污吏,还亲自把白骨捞出来示众,让百姓震惊,让官吏胆寒。
这个大型不知道有多大,而且战国也不全是变法,还有改革。
比较有名的有魏国魏文侯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忌改革,还有赵国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
变法的话,只有魏国、秦国、楚国、韩国算是变法,而楚国因为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杀,变法失败,韩国的变法则是暂时性的不能成为大型的变法。而齐国也只是改善吏治,并不属于变法和改革范畴。赵国的“胡服骑射”只是军事领域的一次变革,并不是变法行为。
因此,本文就问题的几次“大型变法”简单介绍一下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
现在对春秋战国的划分一般按照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来划分,其实我个人认为从魏文侯变法开始划分也未尝不可,魏文侯变法后,开启了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时代,经过改革的魏国跟春秋时期的魏国已经完全改变了性质,尤其是一提战国初期,必提魏国魏文侯变法。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主持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春秋以来的政治经济制度,比如在政治上废除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调动了官员的积极性;在经济上也打破了以前的井田制,而是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充分利用土地来解决魏国的人地矛盾;在法律上有制定了《法经》,后世许多变法都是根据《法经》作为蓝图进行变法;在军事上建立了魏武卒的军事制度,这应该是较为早期的职业化军人,在战国中前期,魏武卒横扫天下,无人可敌。
战国时期最成功的变法,商鞅变法重在实行律法,而商鞅借鉴《法经》实行“什五连坐”制度;在政治和军事上,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在经济上,***取重农抑商的证词,鼓励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发展农业生产。
商鞅变法无疑是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也是最深彻的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王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连坐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连坐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