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风格住宅风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风格住宅风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营造风水特色之美的?
即使不去深究周易以及风水中深奥的学问,我们单单从生活常识中,就能体会到古人智慧之美。
1、向阳而生:
洪荒时代,我们的祖先选择洞穴居住,都是背靠大山,面南而居,以此抵御自然的恶劣环境,如果南面再有河流环抱,不仅有利于灌溉生活取水,夏季纳凉,也能抵御部分猛兽侵袭。这都是生存智慧的体现。
2、长幼有序
伴随中国历史文明一路前行的都城、皇宫等建筑,多为山清水秀之向阳地,建筑四平八稳。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与空间设计都遵循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皇宫王府、官府大院,不同的分区都有不同的功能。男主人、女主人、儿女、厨房、水房各个区域各司其职,也都是遵循八卦九宫,每个卦相特有的含义而建造。
3、因地制宜
古代说的就有些远,风水知识也不是用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一般来看,古代帝王的风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子山午向,也就是坐北朝南,因为子水为玄武,也就出现了,玄武门,南方为朱雀,为火,也出现了午门,按照这个风水来看,我克为财,可我为官,午火是子水的才,中央是土,土克水为官,所以就形成的财官皆旺。但是一般人都不可以用这个向址,因为受不起,所以目前的家居风水是子山午向的非常少。
中国古代无论是平民百姓、鄕绅望族、官宦名门、皇室宫庭在建筑上処处无不体现岀风水易理 。
风水易理体现在形、理、数、五行及阴阳上面。
先讲“形”:中国古建筑的形讲究天圆地方,祭天的天坛是圆的、闽南永定客家土楼(体现客家人天人和谐)、用餐的桌是圆的、代表天的藻井是圆的;祭后土的地坛是方形的、坟叫方上(汉代的皇陵称为方上,其实坟应该是方形的);中国古代建筑的柱是圆座是方也是这个道理。易经风水的天圆地方是古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的秩序观,所以伏羲氏手拿规、女娲手执矩就是这个道理。
再谈风水的“理”:中国民居喜将门设于东南,灶在坤方,东南爲巽,意喻爲好家风、西南爲坤,意喻爲好妇德,两者之成卦爲升卦,指后代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在大门眉上置乾坤二卦,象征岀入皆合天地之道。 中国的皇室宫廷、宗庙道贯建筑更是体现风水艺术得淋漓尽致。主体建筑由南往北设立在中轴线上(中轴象征中极),而故宫的交泰殿正是中极之点,也就是太极点,皇帝爲天子所以要面南而坐(南方爲先天乾位)。左右两群建筑爲东西六宫,象征两仪;四个四门象征四象;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咸福宫是八卦的代表。左宗右社也是风水之理,左爲尊是祭拜祖先之地,充份体现中国孝道精神;社爲社禝,是祭天地的地方,应在左,但孝大于天地故将祭天地之坛委设于右。
中国建筑的“数”更是应用的辉煌灿烂。以建筑物的长与寛结合九星的鲁班吋白呎白法是中国建筑在世界最独特之处,高与阔的尺寸要合于尺与吋的一六八白上才是吉数,这方面的运用多用于开门、设神桌、制床、放梁等方面。 此外,民居三晋和皇帝三殿是三才的观念;东西六宫是阴爻六的体现;屋脊的神兽上的九数是天子的象征;正一门、天水堂居于北边等都是风水数的表现。 还有一个隐性的风水数,那就是大门与开窗的位置必需合生成、合十或十五,这样才能收到风水纳气的效果。
“五行”在中国建筑上的表现? 在民居建筑体现在屋脊两端,屋主命卦爲何就配何怎样的五行。故宫的用色也依循了五行的观念。 ***居中,天子是一国之君,***琉璃瓦,正是天子所在的象征。文华殿是太子学习起居之所地,在故宫的东边。东部方属于震卦、爲春、为青,所以文华殿用绿琉璃瓦,意喻皇家室后子嗣能像春之草木,蓬勃成长,开枝散叶。文渊阁的琉璃瓦是黑色,八卦中坎卦为黑,爲水,作为藏经纳书的文渊阁,当然需要水以制灭火患,这些都是易经五行的表现。 阴阳的体现更是随处可见。 故宫的中轴建筑体的乾清宫象征天,坤宁宫则象征地,因乾为天,天为阳,坤为地,地为阴,天地之道即阴阳之道。而且,乾清宫和坤宁宫合起来便是「泰」卦。故交泰殿意指天地交泰,以实现「天地交而为泰」的理想,就是阴阳合和最高的表现。
”阴阳”的表现也在虚与实,尤其在园林景观上,颐和园和苏州的拙政园里就把阴阳表现的岀色亮眼。还有建筑工艺的卡榫法就是阴阳在全球木艺的最杰出的表现。
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就是风水元素,没有了风水元素中国建筑便不是中国建筑。
古代人也研究风水,你知道哪些古代代表人物?
古代风水师代表人物众多,其中以青乌子、郭璞、杨筠松、丘延翰等人物最为出众。
郭璞
郭璞,中国东晋时代的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父郭瑗,晋初任建平太守。西晋末年郭璞预计到家乡战乱将起,于是避地东南。过江后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参军,后又从宣城东下,被当时任丹阳太守的王导引为参军。晋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任大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图逆,被害。追赠弘农太守。郭璞在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有颇深的造诣,曾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及《楚辞》等古籍。郭璞诗文本有数万言,"词赋为中兴之冠"(《晋书·郭璞传》),多数散佚。今尚存辞赋10篇,较完整的诗18首。《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
今不存。明张溥辑有《郭弘农集》 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相传从河东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阴阳、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传说郭璞系得青乌子所授。有传说青乌子即东汉张天师。璞于元帝时会召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丧去职。世传《葬书》、《青囊经》为其遗作。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丘延翰
丘延翰,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
杨筠松,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他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三月初八戌时,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祖籍广东信宜,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后寓居江西于都、兴国等地,自称救贫先生,是中国唐代相地的形势派***。《辞海》中收有杨筠松条曰:杨筠松窦州(今广东信宜县)人,精堪舆术。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犯阙,断发入昆仑山,后以地理术行世,时称"救贫先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风格住宅风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风格住宅风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