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建筑风格的诞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现代建筑风格的诞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代建筑风格源自于哪里?
现代建筑风格设计灵感来源于欧式风格。“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这种所谓欧式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以粘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符号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闷的暗粉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
此外,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式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
华北现代建筑风格受到哪些风格影响?
现代中国建筑是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它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艺术装饰风格是另一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类型。这一风格的建筑继承了意大利未来主义和立体义的某些特征,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的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圆形的舷窗、圆弧形转角、浮雕装饰等手法,同时又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上述上海的多数现代建筑如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万国储蓄会公寓、汉弥尔登大厦、百老汇大厦、大陆商场、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属这类艺术装饰风格。
上海什么建筑的建成标志现代思想开端?
文远楼是位于上海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一座现代主义建筑,建成于1954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也是最早的包豪斯风格建筑。
文远楼建于1953年,由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师黄毓麟、哈雄文,以及结构设计师俞载道合作完成,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建筑。在该建筑于1954年落成之前,建筑师之一的黄毓麟因患脑瘤而逝世,年仅28岁。
文远楼的名称“文远”是在时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的大地测量学家夏坚白提议下,取自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表字,字体则取自鲁迅手笔。大楼最初为同济大学测量系设计,但后因测量系奉教育部之命前往武汉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而归建筑系使用。
远楼建筑面积为5050平方米,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该建筑***用不对称的体量设计,平面按功能需求灵活布置,内廊式布局***用走廓作为组织功能的线素。立面以大面积玻璃窗显示其框架结构,同时反映其内部功能,配以及扁长形窗扇以强调水平线条。设计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

除此之外,文远楼的设计也同时受到西方古典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其平面布局的主次轴线关系是西方学院派建筑的常用手法,同时还暗含了西方古代柱式的原型。而取自“勾片栏杆”的通风孔、形似榫头的方块装饰等都来自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2005年起文远楼进行了节能改造,其中使用了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燃气补能系统、冷吊顶技术在内的十余项节能技术,成为上海首座改造为生态建筑的历史保护建筑。
现代建筑派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色各样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在一些英文文献中,常用小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表示广义的现代建筑,以大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或Moderni***表示狭义的现代建筑。在本卷中用“现代建筑”表示广义的,而用“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表示狭义的。在20世纪初期,现代建筑曾经被称为新建筑(newarchitecture)。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建筑风格的诞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建筑风格的诞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