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栈道建筑顶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栈道建筑顶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最长书法栈道?
据记载,汉代的褒斜栈道,绝不似一般人想象的羊肠小道,而是宽约三、四米,可以走马通车的道路。
到了七盘山,道路被山崖阻断,于是公元63年,汉明帝下诏“通石门”。这段位于今汉中市西北18公里处的世界上最早的用于通车的穿山隧道,虽然长度只有16米,在2000年前的东汉明帝时代,委实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工程。
车到褒谷口停下,我们下车步行,只见夹岸高山,险峭入云,地形甚为险要。前面数百米,就是石门水库大坝。

古代的栈道已毁,我们在大坝以南的山崖下端,见到一些遗留下来的40厘米见方的栈道孔。在大坝的那一侧,栈道和汉代“石门”得潜入水下オ能看见了。
导游带我们穿过石门水库电厂的办公楼,沿水库大坝边的扶梯攀援而上数十米,终于到达大坝顶部。这里的水面宽阔了许多,但山峦的气势远不如在谷底看来惊心动魄。
导游指着不远处水边的两块露出的石尖告诉我们,“石门”就在那里,大约水下18米。
古代从长安入蜀,要么走水路,沿长江逆流而上;要么走陆路,经汉中人蜀。关中至汉中穿越秦岭主要有四条道,褒斜道路线最短,由于栈道长而且种类多,号称古代栈道博物馆。

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栈道”即褒斜道,“陈仓”则是另一条蜀道陈仓道。传说中武王伐纣时,褒斜道就已通行。但山高路险,行走艰难,历代又多经兵燹和重修,时断时通,有时还要改道。
古代栈道怎么修筑的?
栈道,又称为阁道、栈阁。修栈道是在河岸崖壁上凿洞架木,再铺上木板,上走行人车马,下是激流险滩。据考古资料记载:栈道的修建方法多种多样,标准的修建方法是:
在河中石底上凿出竖洞,插上坚木作横梁的支撑,另在峭壁上凿洞插入横梁,在横梁上铺起木板,也有将木梁改用石梁的,如李白《蜀道难》中说的“石栈”。有的栈道在边缘装上栏杆,以更安全;也有简易险要的栈道,即横梁没有用立柱支撑,栈道上过人马车辆时,板响梁震,令人心惊胆颤。那些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人行其上,俯视下面的万丈深渊,让人头昏目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主人公是谁?
韩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栈道建筑顶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栈道建筑顶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