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驿站建筑规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驿站建筑规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驿站距离?
一般驿站之间的距离是二十里地,边关或者地方有什么紧急事务要传递,则使用加急,一般都是三百里加急,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或者八百里加急,这种公函一般有“马上飞递”字样,使用的都是快马,以唐朝为例,当时规定是快马一天要跑一百八十里,一个驿站换一次马,这样连续传递下去,例如当时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唐玄宗远在临潼,两地相隔3000多里地,只有六天时间,皇帝得到消息,可见当时的驿站传递速度是每天大概500里,传递速度还是很快的。
一般相距二十或三十里
古代的交通工具行进速度有限,遇见一些加急的文书、军情需要传递的时候,驿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急的文书一般需要每天行进400~600里路,想要跑这么远,一匹马可是不行的。
所以每隔20~30里都会有一个驿站,负责换马的工作,每到一个新的驿站都可以更换一匹体力充沛的马匹来继续完成送信的工作。
古代每隔三十里设置一个驿站。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
汉代为在交通要道上隔几十里设一驿(一般为30里),唐代还有水驿;宋代20里有歇马亭、递铺,60里有馆,明代每10里有急递铺。盛唐***年间,全国设陆驿一千三百余所,水驿二百六十余所,水陆驿约七十余所。驿站遍布全国,每三十里一站。
驿站的主要功能是官场休息留宿和运送关公物资,驿站是军事、重要文件、秘密文件的传达组织,专门负责军事系统的管辖和使用。店铺在地方管辖下用于传达一般公文、信件、物资的转运,各道府县之间的联系基本由店铺承担。
一般驿站之间的距离是20里,边关或地方需要传达什么紧急的事情,使用快车通常是300里快车、400里快车、600里快车或800里快车,离唐宣宗远的临潼,两个地区相距3000英里以上,只有6天,皇帝收到了信息。
古代管理驿站的机构?
以中国古代驿站唐朝驿站和清朝驿站为例
唐朝驿站: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每年结实的唐玄宗总要派专人给她从四川涪州快马长途传送,到达长安时要求荔枝鲜味不变。要做到荔枝鲜味不变,就要短时间内送达长安。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没有飞机、高铁是如何做到的荔枝短时内送达目的地?从涪州到长安千里之遥,这就要归功于驿道快马。
一骑红尘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在这里诗人岑参把驿骑比做流星。按唐***官方规定普通驿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则要求日驰500里。唐朝规定30里一驿,每两驿置驿防兵300人 ,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期全国有水驿260个,陆驿12***个,专门从事驿务工作的员工20000多人,其中驿夫1700人。所以有这样一支有保障的邮驿畅通的队伍在,“”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固然可以吃到新鲜荔枝了。
清朝驿站:
1644年,清兵入关,建立了清王朝。清代邮驿制度经历了重要改革,“邮”与“驿”合并。从汉唐以来,“邮”和“驿”是两种不同的职能部门,“邮”是负责传递公文,而“驿”是负责提供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兼有招待所的性质。清王朝将这两种机构合并,归中央兵部管理,专设一车驾司,任命官员七人,管理全国驿道驿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驿站建筑规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驿站建筑规划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