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代建筑装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金代建筑装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金代钧窑底部特征?
从发现的一些实物看,金代钧瓷基本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同时还***用过一些印花技法,如在葵口盘的盘底以印花缠枝菊花作装饰,这为宋钧工艺所未见。有些瓶、炉、盘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色彩美丽,釉面润泽有开片,有的还带晕斑或小墨点。但为适应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器型逐渐变大,显得更为实用。
金代钧瓷继承了宋代的烧制技术,但为降低成本适应民间日常生活所需,对选料和工艺追求不严,致使大多产品不太精细。除少数精品外,产品整体比宋代逊色。
金代钧瓷胎质泛黄者多胎体粗松,细灰者紧密,一般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不刷釉,很少***用支烧,大多为垫饼烧。有的轮制产品不规整,盆、碗、碟、罐的圈足皆为直式,所掏窝子一刀而过,窝子不正,深浅不一。刀痕、指痕都不同程度地留在胎体上,少加修饰。
金代钧瓷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施釉较薄,釉色流动性较小,色彩单调,窑变效果不及宋钧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钧有的与宋钧接近,有的又与元钧相似,不易分清,往往把金钧当做宋钧或元钧看待,这仍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把握。
北京建都纪念阙哪面镌刻有金宫殿遗址?
从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丁燕京(今北京),完成燕京城的扩建,定名“中都”。到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完颜珣离开中都南迁到汴京(今开封),中都作为金代都城共61年。
2003年9月20日,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宣武区***建立了“北京建都纪念阙”。北京建都纪念阙位于滨河公园内、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之上,与2003年1月建成的蓟城纪念柱遥相辉映。阙是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专用建筑物,具有装饰和象征的作用。
北京建都纪念阙由中央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中心设计,整体造型由一个斗拱和四条分别朝向东南西北方向的青铜座龙构成。
阙身高12米,地面***用花岗岩石材铺装,占地约760平方米。阙身南北两面刻有“金宫殿故址”;西面是《北京建都纪念阙记》;东面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撰写的《北京建都记》。花岗岩基础之上为四根高850厘米青铜柱,寓意建都850周年。
在阙身的东南西北四方各有一条青铜坐龙,神态威武庄严,形式怪异。纪念阙顶部为青铜斗拱造型,象征金中都宫殿。纪念阙南北方向的花岗岩地面上,分别嵌有青铜制的“大定、贞祐年间金中都平面图”和“金中都城与明清北京城位置对照图”。地面四角有根据史料记载,以铜材仿制的4根金宫殿柱础,与纪念阙顶部斗拱相互应和,象征着金中都宫城规模的浩大。
临夏砖雕艺术怎么样?
雕塑是一种三维立体刻画,从用途上来说可分为功能性雕塑,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
临夏雕塑就是一种装饰性雕塑。临夏砖雕历史悠久,融合了绘画、木雕等特点,***用浮雕、透雕、高浮雕、平雕、镂空雕等技艺,以切、勾、削、凿、剔等多种技法,将造房砌墙砖用手工雕琢成独特的装饰工艺品。
据考古研究推测临夏砖雕源于秦汉,是民间木雕技艺的延伸。 到了宋代、元明时代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中。明末清初的建筑八坊***北寺门前的"龙凤呈祥"影壁,时至今日都堪称为砖雕艺术的精品。
临夏砖雕也叫河州砖雕,有近千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用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展现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将书法、绘画和雕刻结合一体,作品栩栩如生,雅俗共赏。2006 年被列为***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河州砖雕”商标。
现在临夏砖雕的工艺可分“捏活”和“刻活”,“捏活”是用加工好的粘土泥巴,用模具捏压制成龙、凤、狮等动物与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烘烧而成。刻活就是用工具刻凿而成。随着现代化先进机械及电脑刻绘工艺的普及,批量机刻作品应运而生。从市场价值来说,纯手工雕琢的临夏砖雕约5000元一平方起价,而机械砖雕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纯手工技艺虽然传承砖雕精华,但是价格不菲寻常百姓望而却步。机械化批量刻制砖雕,更利于市场推广。
值得深思的是离开了手工艺人的匠心,临夏砖雕是否还具有灵魂?
(个人原创,头条首发,图片载自网络,侵权即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代建筑装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代建筑装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