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松木大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松木大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保和殿的柱子多大?
保和殿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如今主体梁架仍为明朝时期的建筑。
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建的时候是楠木,清朝重建用的是松木。
元朝故宫什么样?从用色,装饰与规模上,与今天故宫异同在何处?
元朝兴起于溯漠,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公元1279年,元灭南宋,建立统一全国的元皇朝。这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帝国的首都奠定在北京(当时称为大都)。
(元大都城平面略图)
据巜元掖庭记》所载:“元肇建内殿”,“肇”为创建,始建的意思,所以元朝的宫殿没有“故宫”一说。
元朝的宫殿是什么样的呢?我认為,元朝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它的版图横跨欧亚大陆,从太平洋两岸到黑海之滨,通过欧亚大陆连接,国家的外贸和交流十分发达,尤其是南亚各国,这就为帝国的宫殿制造材料提供了十分贵重的檀香木。
元帝国宫殿建造不仿宋制,可能与元朝的大国沙文主义有关,因为宋朝的建筑虽然遵循唐制,却是缺乏***的雄伟气势,显得纤巧、细致。
金中都城是在北京城原始聚落的旧址上发展起来,并经元大都在东北郊重新规划后建成了最后一座大城。(见元大都城平面图)
虽然统治阶层为来自北方的蒙古族,它的宫殿建筑却十分“制度精巧”,题头刻螭形(九种龙形之一种,见下图)
这些材料都是来自南亚等国,十分珍贵,下脚料都可以成为香料和药材。应该说明的是,我的上图是示意图,而元朝宫殿的螭首口中含着宝珠,下垂串珠都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用几股金丝合股贯串。
承担重负的宫殿大柱穿头装饰,用鲜艳如霞的颜色漆在狻㹸头部,怒目张牙,似乎有“龙飞在天”之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松木大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松木大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