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民俗建筑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民俗建筑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居民建筑风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地理气候:北方寒冷干燥,建筑需防寒保暖,所以有了敦厚严实,开敞明亮的四合院;南方炎热潮湿,需要防潮防虫防晒,所以有了干栏式和小天井。
2、南北文化差异:北方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南方以楚国巫文化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典型的例证就是现实主义的《诗经》,和浪漫主义的《楚辞》。在建筑艺术上也分别体现了敦厚粗犷实用和精巧细腻浪漫的不同,包括屋檐的翘角,石雕,园林等等。
3、建筑起源差异:中华文明的南北两个起源互有差异。北方建筑最初是穴居(土)发展而来,发展出厚重敦实的风格;南方最早是巢居(木),发展出精巧细腻的建筑艺术风格。
4、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古代的战争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压迫中原,导致北方人不断南迁,在南方出现了客家的建筑,代表就是客家的土楼,以防御为主。
民俗有哪些种类?
中国民俗类型分类: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第一种: 物质类(1)经济之物质 (如食料、衣饰、居屋、运输方法 ),(2)生存之方法( 如乡村生活、城市生活等),(3)盈利与财富 (如劳力之生产、器具、不动产);
第二种:精神类(1) 方言,(2) 民间学识与运用, (3)民间智慧,(4)艺术,(5 )神秘(如民间法术、民间宗教);
第三种: 社会类(1) 家族,(2) 社团,(3) 特别组合 (如经济组合、政治组合、运动组合、宗教组合等)。
中国民俗是中国五千年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的文化传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风俗特点,以及民俗风貌。为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民俗,发展中国民俗,传承中国民俗现将中国民俗分为十类,为: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之民俗;建筑民俗;制度民俗;生产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生仪礼民俗;商业贸易民俗;游艺民俗。
中国古代民俗分为哪两个阶段?
中国民俗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大略分为史前、古代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史前民俗,是指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即原始社会的民 古代民俗,指从夏王朝建立到***战争之前这段期间的民俗。它可以大略分为两个阶段,汉末以前为一阶段,这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代以后为一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
近现代民俗指1840年***战争以来的民俗。这个时期,中国在西方文明的***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发生了一系列急剧的变换,整个中国民俗的体系,正在经历急剧地引进、斗争、分化、改组、融合等过程,向新的、现代化的、既以中国传统特色为主又兼有国际性的民俗体系蜕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民俗建筑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民俗建筑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