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原则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原则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明清时期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高峰,为什么没有往前发展?
因为古建筑发展到明清已经十分成熟了,材料和施工工艺都比从前有了更多进步,这个进步是必然的。
中国古建的衰落,与封建社会的结束没有关系,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古建在材料技法上缺乏创新。首先你不能把“中国古建”理解为“古代”建筑,所谓古建,实际上是中式建筑,是中国文化土壤中诞生的建筑工艺,中式建筑***用的多是天然木材,和家具一样不用钉子,而是用斗拱交错搭接,这样的建筑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且防火性能极差。西方建筑从希腊式、罗马式到哥特式,从巴洛克建筑到纽约帝国大厦,再到芝加哥摩天大楼,形成了欧洲建筑文化的发展轨迹。近代100多年来,西方入侵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欧洲建筑文化,由于西方建筑造价低廉,安全性好,所以在和中国古代建筑竞争的时候取得了压倒性优势,这是一个自然淘汰的结果。中式建筑在明清之后没有大的发展,建材没有创新,技法也是一成不变;而西方建筑则在材料上不断改进,从水泥到钢筋混凝土,从钢结构到玻璃幕,日新月异,技法上从现浇到预制,甚至今天出现了集成,显得生机勃勃。在这个背景下,20世纪后,中式建筑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说明清建筑是最后的高峰期。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框架结构作为房屋的承重结构,这样,屋顶重量主要由木结构来承担。另外,木结构有利于防震,类似于现在日本的建筑,利用木结构所用的到的斗拱和榫卯,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减少地震的影响!
③庭院式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以“间”为单位而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各样的集群。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与集群布局,一般***用对称的布局,讲究对称原则,而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故宫。
④丰富的雕刻装饰 中国古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剂,由此发展出建筑油画,彩画等,并且,雕刻装饰也有利于节约用料!利用其他装饰与木结构相结合,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⑤建筑物与环境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因地制宜”,由于先人的劳动工具不及现代的便利,因而他们往往以较方便得到而且量大的素材用于建筑,比如吊脚楼,地穴以及常见的茅房和土屋!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_a***_],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①“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③宏伟的前殿与宫苑相结合阶段;
④纵向布局“三朝”的阶段。唐代大明宫属于纵向布局“三朝”的阶段,即前朝后寝。
宫殿建筑的布局特点
1、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2、左祖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根据《周礼·春官·小宗伯》记载,“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帝王宫室建立时,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则。宗庙的空间位置应当在整个王城的东或东南部,社稷坛的空间位置则在西或西南部,这种做法一直沿袭下来。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原则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原则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