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风格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建筑风格形成和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中国近代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的情况?
中国近代建筑时间范围划定是从1840年***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大致可分四个发展阶段:
.(1)***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1840—1895)。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借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
(2)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1895—1919)。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3)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1919—1937)。这是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4)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1937—1949)。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停滞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面貌相当庞杂。
为何我国有多种建筑风格和迥然不同的民居建筑?
我国面积辽阔,地域广大,地埋环境多样,民族众多,风俗习惯不一,因此,在民居建筑上就体现出多样性和廻然不同心风格,如中国北方的民居,大多以木结构的四合院为主,并且座北朝南,适合北方人居住习惯;西北黄土高原则以土窑洞见多,这种建筑造价低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福建一带有很多圆形大土楼,高四五层,内部各种设施齐全,可居五六十户人家,这是古代北方人避乱客居南方后,石了防卫而发明的一种特殊的建筑方式;而广西贵州云南一代少数民族多建高脚楼,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这和南方炎热,地面潮湿有关,总之,因为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及生活需要等原因,形成了我国民居建筑的多样性和多种风格。
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建筑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学科,首先可以肯定,不会被人工智能淘汰。因为艺术的成分人工智能是取代不了的。
极小一部分的住宅强排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深圳有个公司就在做住宅的人工智能设计。
未来发展趋势的话,以前总说参数化、绿色建筑、bim.这些不可否认都是建筑发展的方向。参数化目前很多还停留在形态层面,地标建筑才玩得起,普通建筑必要性不大。绿色建筑很多情况下并不绿色,被动式的节能要比主动式节约成本。bim在国内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适合住宅等模式化的构件相同的建筑,但建筑毕竟是个高端定制的事情,单独把bim当成一种技术其实不正确,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即所有的建筑构件以三维模型呈现。sketchup也可以bim.
要说还有个机械臂等利用机器人来盖房子的东西,这种也可能是一种趋势。
无论什么趋势,建筑的艺术性还是人创造的,技术只能是***作用,技术可以带来不同的形态,或者节能的效果,但最后都离不开人自身的控制。
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我想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是建筑设计向绿色建筑发展。建筑设计***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现代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更加节能,更加环保。建筑设计更多引入自然光线。
第二,我想是更加重视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设计出有机的建筑。建筑设计的目的不单是孤立的去设计建造一个建筑物,而是更加重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融为一体。
第三,我想是建筑设计更加重视与城市设计的结合。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及交通的疏解问题,更加重视人车的流线设计,创造和谐共存的交通方式,也包括更加重视无障碍设计。换句话说是城市设计,交通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第四,建筑设计更加重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风格形成和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风格形成和发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