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建筑人头落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建筑人头落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打仗***了把人头叠起来叫什么?
首虏率,战国时期,是商鞅在秦国变法中改革军制其中的一项内容。
古代把军队获得人头数量用来评估军队战绩的标准,优点是容易做到论功行赏,容易激发士兵的作战意志;缺点是经常有军队杀良冒功或无端屠城,因为计算军功仅仅计算人头数量和自身的损失,所以为了让战果显得更大,会有人选择杀平民充数。
古代战场真的会拿人头在腰间吗?
开始是这样的,特别是战国时代的秦国,被商鞅变法系统改造后的军队,以首级授军功,就是把砍下的人头绑在腰间,被称为虎狼之师。
后来嫌这样太麻烦,还影响作战打斗,就改成割耳朵,割鼻子了。
古代用人头祭奠亡人是什么意思?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史书有“京观”一词,即将杀死的敌军尸体或者头颅堆积起来,筑成高塔,甚为壮观,炫耀战功。
1.高句丽筑京台。
“贞观二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句丽所立 京 观
这段话说的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后,战死的隋朝军士尸体被高句丽人拿去筑京观,一直到唐太宗贞观五年,通过外交方式才毁去京观,重新掩埋遗骨。可见这种行为是多么残忍。
2.王莽筑京台
《汉书》记载王莽篡汉时将反对他的刘信、翟义、赵明、霍鸿等人及其亲属全部“坑杀”,王莽将这些人的尸体堆土,筑为“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观,上面再树6尺高的旗杆,写上“反虏逆贼鲸鲵”。想想就让人感觉十分的恐怖。
春秋时,楚庄王在邲大败晋军,大臣潘党建议将晋军阵亡者的尸体堆筑为京观来炫耀功绩。
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庄王说
“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
古代的京观其实就是将战败者的尸体或者头颅收集起来,战胜的一方将尸体堆积成一个高高的山丘或者塔,主要作用就是震慑敌人,从心理上征服敌人,如果是受侵略的一方是胜利者,那么这样可以威慑入侵者,如果是侵略的一方就可以摧毁敌国老百姓的抵抗意志。反正都是残酷与血腥的。
“京观”之名最早出自于《左传》,当时晋楚邲之战后潘党向楚庄王进言要求“收晋尸以为京观”,目的是让子孙后代看到铭记先辈的武功。但是楚王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说京观是“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所创,目的是惩戒无道。
京观在先秦与两汉时期并不普遍,秦汉盛行的是坑杀,就是先将人杀掉然后掩埋灭迹。
并没有将尸体收集筑成京观的广泛记载,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就是***用坑杀方式,先近战或者弓箭射击杀死大部分人然后再进行掩埋尸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尖锐,导致京观被“发扬光大",动辄屠城。其中比较靠谱的记载是《晋书》和南朝史书。
《晋书》中孔愉以及《魏书》中李顺、高允等人的传记都曾有颂扬修筑京观的记载。在这一背景下,修筑京观的行为屡见不鲜:曹魏的邓艾攻破成都后,在绵竹修筑其京观;刘宋的檀道济攻坚克难,俘虏四千多人,有人就建议他建议全部杀掉以垒京观,但他还是释放了俘虏;
刘宋的沈庆之在攻破广陵后,屠戮城中男子以筑京观,后又攻破广陵平定刘诞叛乱,虐杀城中战败者,将其尸首堆砌于石头南岸,垒成一座“骷髅山”;南齐的裴叔业围困南兖州时,将敌军尸骨堆砌五丈高以警示城中据守的敌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建筑人头落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建筑人头落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