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建筑装饰审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建筑装饰审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外古代建筑有哪些共同审美特征?
答: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如下:(1)古城建筑。对于现代人来讲,古城建筑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其实用功能完全消失,在现代人眼中外形高大、厚实的城墙,恢弘的布局,具有雄浑、磅礴之美。 (2)宫廷建筑。中国的宫殿建筑在形式上既体现出一种崇高、辉煌、雄伟的壮美,又象征着古代的封建礼仪制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陵园建筑。我国历代的陵园建筑,一般都是选址于风水地脉最佳的环境。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幽静、幽深之美,而且,中国的陵园建筑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4)寺庙建筑。寺庙是我国佛教建筑之一。我国古代的寺院大都远离城市的喧嚣,隐身山林,体现出一种恬静、淡雅与平和。寺庙建筑在审美上呈现出象征性、神秘性和崇高性的特征。 (5)石窟建筑。石窟建筑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现今留下的石窟中保存有有大量精美的泥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6)佛塔建筑。佛塔建筑也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国佛塔建筑比例合度、结构精密、宏伟壮观、静穆安闲,给人以崇高的美感。 (7)桥梁建筑。我国桥梁建筑形式多样,但在总体造型风格上都体现出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的形象。
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主要应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和把握?大家帮帮忙吧急,急,急?
1、风水思想,中国建筑都十分注重风水,风水文化在格式建筑中的表现都相当明显。如,一般建筑坐北朝南而避西北寒风,徽州民居却是相反地坐南朝北,因为南方主火,北方却是主金,为了这个“金”而宁愿忍受冬季寒风。
2、等级观念制度。故宫是十分明显的例子,中轴布局以表现皇权;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却低小简单以体现皇权至高无上。府第建筑中,大门口的“门当”和“户对”也显示了房屋主人的身份。
3、建筑特色。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大型建筑十分讲究。从屋顶到屋内的门窗,都可以体现不同的建筑特色。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也有差异,如唐代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而宋代建筑规模较唐朝小,但更加秀丽、细腻,元朝建筑以寺庙建筑见长,明清时则风水术达到极盛。
4、细节特色。比如雕刻(有木雕、石雕、砖雕多种)、彩画、斗拱等等,手法、色彩各异。
传统居住建筑审美精神心得体会?
建筑美学的特征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
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总结的建筑,向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之美在于其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就是卓有代表的一例。
雅舍是如何体现作者审美理想的?
《雅舍》是近现代文学家梁实秋于1940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作者所居陋室——“雅舍”的建筑方式、地理位置、内部陈设以及作者在其中居住的种种生活状况和感受的描写。全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雅俗共赏。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雅舍位于重庆北碚城区内。抗战时期,梁实秋来北碚定居,1939年5月年同吴景超共同在主湾山腰购得一栋平房,以景超妻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梁实秋居住于其中的一室一厅,在“雅舍”举行聚会,招待宾客。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开篇,其写于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作者将居住的陋室调侃为“雅舍”,如实描述了雅舍的简陋与困扰,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以寓所为题抒写个人独特的感怀。
2、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装饰审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建筑装饰审美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